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迈来芯微电子解决方案如何应对汽车电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高端访谈》
2023-06-05 17:23 来源:电源网原创 编辑:电源网

世界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欧洲、日本是全球传统的主要汽车市场,也是汽车电子产业的技术领先者,掌握着国际汽车电子行业的核心技术与市场发展优势。本月电源网高端访谈以汽车电子为主题,邀请国外众多优秀企业,共同探讨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与创新、汽车电子产品的现状与汽车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迈来芯)总部位于欧洲比利时,一直专注于汽车半导体行业,目前有大约90%的营收来自于汽车。在汽车行业深耕逾30年后,迈来芯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传感器供应商,并且在位置传感器、开关等细分领域全球排名第一。全球生产的新车每辆平均搭载18颗迈来芯的芯片,并将这些芯片用于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安全系统和车身系统。本期电源网高端访谈邀请到Melexis亚太区域汽车业务部销售总监高宣一起深入探讨在汽车电路设计中最有挑战性的东西是什么?在持续的创新中能看到怎样的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对公司的业务有什么影响?未来公司在全球和中国的资产布局等工程师关心的问题。

迈来芯 高宣.jpg

Melexis亚太区域汽车业务部销售总监高宣

电源网:贵公司每年都在发布新技术、新产品,请问您在持续的创新中能看到怎样的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您对未来一两年的市场有哪些预期?

高宣: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新能源车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过去三年中,新能源车的销售量迅猛增长,2022年其销量已经超过680万辆。同时,电气化和智能化也成了新能源汽车比较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作为在汽车领域的传感、驱动产品及方案等研发方面一直保持专注的企业,迈来芯还时刻关注车辆传感器和驱动的使用情况。

从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要使用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的传感器使用数量则可能超过200只。另外,普通轿车在其执行器驱动的使用上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速,新能源汽车所需使用的传感器和驱动数量突飞猛进,并且还将不断增加,达到原有数量的1.5-2倍,而燃油车的使用数量也将有相应的增长。据预计,2025至2026年全球和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有望达到4000亿元和1500亿元的规模,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

此外,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趋势下,智能化的控制场景明显变多,从而大幅拉动电机系统的渗透率提升,这一趋势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微电机驱动的需求上。这些驱动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 传统应用:比如车窗电动调节,座椅电动调节,座椅通风按摩,电动侧开门,电动尾门,原有的车窗和天窗调节控制等;

· 舒适驾驶和安全:比如电动助力转向、电动驻车、刹车辅助电机等;

· 智能精准控制:比如电子水泵、电子水阀、膨胀阀、燃油泵、润滑油泵、风窗清洗泵等;

· 过去几年出现和普及的一些新功能:比如电子进气格栅、屏幕旋转、空调出风口控制、充电小门、电动门把手等。

电源网:您认为,在汽车电路设计中最有挑战性的东西是什么?容易忽视却很有用的东西是什么?

高宣:在我们看来,汽车电子最为复杂(也是最昂贵)的部分就是EMC设计,一方面,EMC设计部分虽然属于无形产品,但实在影响汽车的各种功能。因为任何汽车问题都可能引发极其复杂的调查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很难雇佣到满足需求的设计工程师,包括车辆设计的各个阶段(IC、PCB、线束布线等各方面的设计)。

为此,我们需要从开始阶段就投资于EMC评估/设计,不会低估设计的任何阶段,也不会假设问题来自“供应商”。我们认为各方必须从一开始就密切合作,带来最先进的设计,以确保EMC设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电源网:请问贵公司哪一款产品近期市场反馈最好?它是基于用户的哪些痛点和诉求而开始研究的?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优势?

高宣:迈来芯拥有多条产品线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配置和解决市场特定需求的IC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是基于客户的反馈和诉求研发的,因为我们一直和客户站在一起,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并以此展开密切合作,所以我们的产品总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

我们拥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例如我们为应对车内智能照明所开发的光导总线(MeLiBu®),它综合了LIN和CAN的优势,可以实现智能动态照明。它的研发背景始于几年前公司对OEM未来需求的预测,当时我们判断灯光在信息交流会在智能驾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车内静态照明、多色动态照明和更复杂的动态照明需求会是智能驾驶的一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目前的LIN和CAN可能无法对配置众多颜色变化迅速且频繁的LED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我们推出了MeLiBu®,它是一种免许可总线,在可扩展的架构中支持RGB-LED动态动画。如今,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些OEM厂商已经将该系统引入了汽车内部,以带来舒适和安全(照明)功能。

MeLiBu®采用先进技术,可支持简单的线束,因为它具有真正的差分总线结构。它允许数百个LED之间实现无延迟通信,因此整个车内的灯光动态效果也可轻松同步。它还支持在整车内布置多个总线。MeLiBu®提供其他竞争系统无法匹敌的ESD和EMC稳健性,兼容ISO11898和ISO26262,各照明节点均可实现市场最低成本。

此外,基于智能汽车所需要的传感器各类与数量成倍增长的趋势,迈来芯也提前洞察并提早布局,我们的电流传感器芯片,嵌入式电机驱动芯片,风扇和泵驱动芯片,电感式位置传感器芯片,锁存和开关芯片,智能LED驱动芯片,磁位置传感器芯片,光学传感器芯片(主要是ToF相机),压力传感器芯片或温度传感器芯片都广受客户认可,市场反馈积极良好。

电源网: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对公司的业务有什么影响?贵公司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

高宣:我们认为,电气化在汽车领域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趋势,而电池是电动汽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此,迈来芯作为底层技术的推动者,提供电流传感器芯片,用于监测电池状态。此外,我们还积极布局DC/DC转换器应用,以便调节车内的电压。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热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电池需要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实现高效,长寿和安全的运行,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电池的效率就会下降。因此,维持恰当的温度对于电池而言尤为重要。汽车座舱也是同样的情况,驾驶员和乘客都倾向于车内的温度在20℃左右。我们对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管理车内温度。此外,我们的传感器和驱动器等对汽车热管理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组件,以确保汽车的热管理得到良好的控制。

电源网:虽然基于SiC功率器件产品前景广阔,但是SiC产品的商业化挑战仍然存在。请问贵公司在SiC领域的产品进展如何?

高宣:虽然Melexis没有直接参与SiC的开发,但我们一直在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作为车用电流检测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迈来芯的电流传感器解决方案已经是逆变器等应用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厂商近来创新性的使用了我们的非接触式FIR温度传感器,以便以非接触方式监测逆变器功率器件温度以提供最佳功率特性。

电源网:在车联网解决方案中,多以企业定制化为主,运营平台、车联网监控以及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都是当下市场的热门。对此,贵公司的核心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宣: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座舱内部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者对于车内舒适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在车里进行各种活动,这就需要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支持。我们希望汽车能够提供更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迈来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支持。

例如,飞行时间(ToF)技术是高端汽车的一个重要应用,其可以被用于手势识别。在与理想汽车达成的合作中,我们基于ToF技术推出的芯片便被用于舱内手势识别,以增强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在司机或乘客进行手势操作的时候,芯片会识别出手势并激活相应的功能。举个例子,迈来芯的飞行时间芯片可以检测到手势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车载娱乐设备的音量,所以如果想增加车载娱乐设备的音量,可以做一些手势,然后音量便会自动调高,这正是迈来芯产品所带来的舒适性的展现。

电源网: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智能汽车市场份额占比中,中国高达57%,无论是从智能汽车销量还是从市场渗透率上来看,中国均已大幅领先欧美国家位居全球第一,由此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的主战场。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您能否谈一下未来贵公司在全球和中国的资产布局?

高宣:全球范围内确实有许多新的企业进入到集成电路市场,特别是在中国,许多集成电路公司或芯片制造商正在进入市场,使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将会发生一些行业的整合,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国在电气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对于迈来芯来说,电气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未来迈来芯也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中国伙伴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与支持。

迈来芯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年,我们在上海和深圳都设有团队。得益于电气化趋势以及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相信公司的业务将持续增长。为此,迈来芯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包括扩大团队、销售人员、开发和应用工程师等,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加快研发速度。迈来芯所有的团队会跟随业务一起成长,并不断积累经验,用创新的技术支持客户,同时增加本土化程度。

此外,我们还要与汽车制造商保持密切关系,因为他们是定义汽车半导体含量的主要角色,我们需要“常驻”中国汽车制造商。迈来芯会在中国一步步建立部分供应链,以方便用更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