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基于INN2005K设计的14.5W输出功率的双路电源

         InnoSwitch-CH具有高压功率MOSFET开关以及初级侧和次级侧控制器,还有FluxLink耦合方案, FluxLink可提供非常大的通讯带宽,实现极快的负载瞬态响应。而且,它还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设计电路的时候要设计电路工作在线性带内,FluxLink技术就没有这个问题。

             电源采用 InnoSwitch-EP系列IC的INN2005K设计的可在85~264VAC的输入电压下工作的0.5 A,9 V和2 A,5 V双输出嵌入式电源。用INN2005K设计的电源具有对变压器的变化不敏感,瞬态响应速度极快,输出电容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等优点。

全部回复(3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紫蝶
LV.9
2
2021-01-08 13:54
主控芯片初次级控制电路集成在内部,电路保护功能齐全,省了很多事情。
0
回复
紫蝶
LV.9
3
2021-01-08 13:56
这个电源模块的设计输出效率可以到多少了?芯片集成需要注意散热。
0
回复
xxbw6868
LV.9
4
2021-01-08 16:46
@紫蝶
这个电源模块的设计输出效率可以到多少了?芯片集成需要注意散热。
InnoSwitch芯片损耗减小了,效率提高了,还有就是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寿命和产品的可靠性.
0
回复
spowergg
LV.9
5
2021-01-08 16:57
@紫蝶
主控芯片初次级控制电路集成在内部,电路保护功能齐全,省了很多事情。
InnoSwitch-CH的IC可以在自供电模式中从旁路引脚电容启动,降低成本。
0
回复
beakline
LV.6
6
2021-01-08 16:59
多路输出要注意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就是多路输出电源中各路输出电压相互影响 。
0
回复
dianre888
LV.6
7
2021-01-08 17:04
@紫蝶
这个电源模块的设计输出效率可以到多少了?芯片集成需要注意散热。
InnoSwitch这个系列的芯片性能还是很不错的,芯片封装薄,可以不用外加散热片,这个参数的话效率做到80%以上还是没问题的,要是设计的好的话应该可以做到88%以上。
0
回复
gxg1122
LV.10
8
2021-01-08 21:40
@xxbw6868
InnoSwitch芯片损耗减小了,效率提高了,还有就是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寿命和产品的可靠性.
该主控芯片的待机功耗特别低,大功率电源的设计还是追求低功耗高效率为多。
0
回复
gxg1122
LV.10
9
2021-01-08 21:42
@beakline
多路输出要注意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就是多路输出电源中各路输出电压相互影响。
多路输出需要注意互相干扰,调测注意参数。不过pi的芯片设计还是不错的,这方面比较高。
0
回复
fengxbj
LV.8
10
2021-01-09 10:12
@gxg1122
该主控芯片的待机功耗特别低,大功率电源的设计还是追求低功耗高效率为多。
成熟的设计案例,调试起来比较好调。,设计好的话效率可以到90%的
0
回复
lx25hb
LV.8
11
2021-01-09 13:23
@beakline
多路输出要注意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就是多路输出电源中各路输出电压相互影响。
InnoSwitch-CH使用加权反馈方式线路进一步提升交叉调整率,使用器件少,成本低。
0
回复
cb_mmb
LV.8
12
2021-01-09 14:12
@lx25hb
InnoSwitch-CH使用加权反馈方式线路进一步提升交叉调整率,使用器件少,成本低。
输出电压加权反馈控制利用加权的原理,把主输出电压和辅助输出 电压按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取样反馈。
0
回复
uf_1269
LV.8
13
2021-01-09 14:28
@spowergg
InnoSwitch-CH的IC可以在自供电模式中从旁路引脚电容启动,降低成本。
添加一个可向初级旁路引脚提供偏置供电的偏置绕组就能设计出空载功耗低于10mW的电源。
0
回复
dbg_ux
LV.9
14
2021-01-09 15:55
@xxbw6868
InnoSwitch芯片损耗减小了,效率提高了,还有就是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寿命和产品的可靠性.
FluxLink技术可使得该器件安全地跨接于安规隔离带两端,从而省去光耦器。
0
回复
kckcll
LV.9
15
2021-01-09 16:00
@spowergg
InnoSwitch-CH的IC可以在自供电模式中从旁路引脚电容启动,降低成本。
偏置绕组输出上产生的电压可跟踪电源输出电压。
0
回复
dianre888
LV.6
16
2021-01-09 16:08
@dbg_ux
FluxLink技术可使得该器件安全地跨接于安规隔离带两端,从而省去光耦器。
次级侧控制可实现高精度恒压调整和快速阶跃负载响应,同时简单的PWM控制可省去次级DC/DC稳压器。
0
回复
beakline
LV.6
17
2021-01-09 16:14
@beakline
多路输出要注意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就是多路输出电源中各路输出电压相互影响。
这样使辅助输出电压也能像主输出电压一样,能够对占空 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辅助输出电压的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0
回复
xxbw6868
LV.9
18
2021-01-09 16:28
@spowergg
InnoSwitch-CH的IC可以在自供电模式中从旁路引脚电容启动,降低成本。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自供电方式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待机功耗比较大。
0
回复
spowergg
LV.9
19
2021-01-09 16:36
@beakline
这样使辅助输出电压也能像主输出电压一样,能够对占空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辅助输出电压的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添加假负载用效率来换取交叉调整率,或改选为成本较高的有源的优化设计方案来改善。
0
回复
uf_1269
LV.8
20
2021-01-10 20:35
@kckcll
偏置绕组输出上产生的电压可跟踪电源输出电压。
虽然不够精确,但初级侧控制器可以使用偏置绕组电压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输出电压情况。
0
回复
uf_1269
LV.8
21
2021-01-10 20:35
@dbg_ux
FluxLink技术可使得该器件安全地跨接于安规隔离带两端,从而省去光耦器。
该IC具有高效率和极低待机功耗的特点,可省去额外的散热片。
0
回复
cb_mmb
LV.8
22
2021-01-10 20:45
@xxbw6868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自供电方式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待机功耗比较大。
另外应选取合适的偏置绕组圈数比,以便在最低负载条件下及在充电器的最低额定输出电压下在偏置绕组产生9 V电压。
0
回复
truim333
LV.9
23
2021-05-04 22:42
@gxg1122
该主控芯片的待机功耗特别低,大功率电源的设计还是追求低功耗高效率为多。

降压式变换器拓扑结构,最小直流输入电压输入电容的值应足够大才能满足标准

0
回复
truim333
LV.9
24
2021-05-04 22:42
@kckcll
偏置绕组输出上产生的电压可跟踪电源输出电压。

原边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精确采样辅助绕组的电压水平来反映负载的变化信息

0
回复
黑夜公爵
LV.10
25
2021-05-04 22:43
@uf_1269
虽然不够精确,但初级侧控制器可以使用偏置绕组电压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输出电压情况。

如果直接靠高压启动提供PWM芯片供电损耗大,效率低,所以要加偏置绕组 

0
回复
黑夜公爵
LV.10
26
2021-05-04 22:44
@dianre888
次级侧控制可实现高精度恒压调整和快速阶跃负载响应,同时简单的PWM控制可省去次级DC/DC稳压器。

控制技术只需检测变压器绕组电压和输出电压,无需检测 MOSFET的电流

0
回复
黑夜公爵
LV.10
27
2021-05-04 22:45
@uf_1269
该IC具有高效率和极低待机功耗的特点,可省去额外的散热片。

次级尖峰的大小和原边线圈,电压上升速率快慢有关,速度越快,次级尖峰越大

0
回复
cb_mmb
LV.8
28
2021-05-05 21:29
@spowergg
添加假负载用效率来换取交叉调整率,或改选为成本较高的有源的优化设计方案来改善。

如果选用的是正激电路则会将各路输出滤波电感耦合在一起来进一步优化交叉调整率。

0
回复
spowergg
LV.9
29
2021-05-15 16:34
@xxbw6868
InnoSwitch芯片损耗减小了,效率提高了,还有就是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寿命和产品的可靠性.

InnoSwitch芯片集成了同步整流功能,一般来说二极管整流更具成本优势,同步整流更加高效。

0
回复
trllgh
LV.9
30
2021-05-15 16:46
@spowergg
InnoSwitch芯片集成了同步整流功能,一般来说二极管整流更具成本优势,同步整流更加高效。

选择同步整流,还是二极管整流,主要还是看设计的电源参数要求。

0
回复
2021-05-15 16:52
@trllgh
选择同步整流,还是二极管整流,主要还是看设计的电源参数要求。

PI的Qspeed的二极管转换效率,能改进电源的效率,还可减少其工作的发热量。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