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大功率小三极管

我见过一位工程师用13001 92封装的三极管做出45W的电子节能灯,请问这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啊?我用13005 220封装的三极管才能做45W.
全部回复(20)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ne555
LV.2
2
2007-07-19 10:34
请问你在哪看到的,是批量的产品,还是实验样品,不知是不是7012的原理.
0
回复
2007-07-19 13:24
@ne555
请问你在哪看到的,是批量的产品,还是实验样品,不知是不是7012的原理.
是设计的产品,但还未生产.在零下14℃环境中不工作1小时,180V的电压能正常点亮,在250V,60℃环境中,三极管的温度为134℃
0
回复
mc13007
LV.3
4
2007-07-19 13:59
@weishengcong
是设计的产品,但还未生产.在零下14℃环境中不工作1小时,180V的电压能正常点亮,在250V,60℃环境中,三极管的温度为134℃
韦工,我给你纠正一下,应该用的是13002(92)吧.现在项目少吧,可以在公司上网?
0
回复
mc13007
LV.3
5
2007-07-19 14:38
7012的贴曾震动网坛.你可别成了攻击对象哦!
0
回复
2007-07-19 17:09
@mc13007
7012的贴曾震动网坛.你可别成了攻击对象哦!
邓工,是不是你啊?有空是不是可以透露点啊?哈哈
0
回复
2007-07-19 17:11
@mc13007
韦工,我给你纠正一下,应该用的是13002(92)吧.现在项目少吧,可以在公司上网?
我可是偷偷来上的啊,你的创举确实太吸引人了,以后可跟你学东西啦
0
回复
mc13007
LV.3
8
2007-07-19 17:42
@weishengcong
邓工,是不是你啊?有空是不是可以透露点啊?哈哈
是我啊!网博大师级人物可多了,我的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是否能成熟运用还有大批试验等我做呢?有时间过来玩吧.
0
回复
2007-07-20 10:06
@mc13007
是我啊!网博大师级人物可多了,我的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是否能成熟运用还有大批试验等我做呢?有时间过来玩吧.
邓工,你可就别谦虚了,试验通过后你可得快点生产啊,有空卖个给我,呵呵.有空是要去你那玩下的
0
回复
ne555
LV.2
10
2007-07-20 18:00
@mc13007
是我啊!网博大师级人物可多了,我的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是否能成熟运用还有大批试验等我做呢?有时间过来玩吧.
7012的是通过增加两个9013实现的,不知你是怎样做到的,和普通电路又有哪些不同.
0
回复
2007-07-20 20:44
@ne555
7012的是通过增加两个9013实现的,不知你是怎样做到的,和普通电路又有哪些不同.
增加两个9013是不是要加钱,我有一种方法磁环用5个绕组的,用13002可做40几W.
0
回复
LV.1
12
2007-07-21 09:59
@浙江罗工
增加两个9013是不是要加钱,我有一种方法磁环用5个绕组的,用13002可做40几W.
有创新,你不是采用分电流(并非并三极管)方式吧!
我也用过1.22芯片做50W但这不是我的功劳,主要是芯片开发的功劳.
0
回复
2007-07-21 10:07
@
有创新,你不是采用分电流(并非并三极管)方式吧!我也用过1.22芯片做50W但这不是我的功劳,主要是芯片开发的功劳.
原理简单,就是要一个三极管全部关闭后,另一个最道通.
0
回复
LV.1
14
2007-07-21 10:19
@浙江罗工
原理简单,就是要一个三极管全部关闭后,另一个最道通.
难道磁环3个绕组,不是一个全关闭另一个才导通吗?不过我相信你有改进.
0
回复
2007-07-21 10:44
@浙江罗工
增加两个9013是不是要加钱,我有一种方法磁环用5个绕组的,用13002可做40几W.
5个绕组?能否详细点说说原理啊?
0
回复
mc13007
LV.3
16
2007-07-21 11:06
@ne555
7012的是通过增加两个9013实现的,不知你是怎样做到的,和普通电路又有哪些不同.
4年前,我采用射极跟随器方式取样用9013去控制功率管的驱动达到变频预热及优化驱动的目的(还具有一定异常保护功能),这种线路结构当时令我激动不已(还想申请专利).但我最终放弃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太幼稚.如果一种产品设计对工艺、原材料的一致性要求过高,那不是好的设计.虽然用线路结构解决了,过多的元件对生产成本、可靠性又不利.我现在还在向另一种线路结构努力,唉!很可惜,现在没时间搞.
0
回复
2007-07-21 14:48
@mc13007
4年前,我采用射极跟随器方式取样用9013去控制功率管的驱动达到变频预热及优化驱动的目的(还具有一定异常保护功能),这种线路结构当时令我激动不已(还想申请专利).但我最终放弃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太幼稚.如果一种产品设计对工艺、原材料的一致性要求过高,那不是好的设计.虽然用线路结构解决了,过多的元件对生产成本、可靠性又不利.我现在还在向另一种线路结构努力,唉!很可惜,现在没时间搞.
好!现在做的产品就是要好而不贵,不但要方便生产,还要价格合理,同时还要保证质量!邓工,这种产品相信能从你的手中出现!
0
回复
mc13007
LV.3
18
2007-07-21 16:17
@weishengcong
好!现在做的产品就是要好而不贵,不但要方便生产,还要价格合理,同时还要保证质量!邓工,这种产品相信能从你的手中出现!
谢谢支持!
0
回复
2007-10-25 22:16
@浙江罗工
原理简单,就是要一个三极管全部关闭后,另一个最道通.
是不基极二组,发射极二组?
0
回复
mc13007
LV.3
20
2007-12-22 15:40
@不懂老师
是不基极二组,发射极二组?
应该是集电极两组,基极两组.不过有专利.
0
回复
2008-01-09 14:11
@浙江罗工
增加两个9013是不是要加钱,我有一种方法磁环用5个绕组的,用13002可做40几W.
罗工,能不能介绍点关于用示波器调参数的经验?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