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标杆,兆易创新(GigaDevice)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展示了其在数字能源、工业、汽车、消费电子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与创新实力。从数字能源的绿色到工业生产的具身智能,从智能汽车的技术革新到消费电子的智能化应用,兆易创新通过基于存储、MCU 和电源产品的90余款前沿产品与解决方案,有力地证明了国产芯片力量正在重塑产业边界,赋能中国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AI+第三代半导体,双擎驱动数字能源发展
在“双碳”目标与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兆易创新以高性能MCU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为核心,推出多款引领行业发展的电源与储能方案。
基于GD32G5系列高性能MCU的纳微4.5kW,8.5kW和12kW AI服务器电源方案,具备丰富多样的数字模拟接口资源以及强化的安全性能,在功率控制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其中8.5kW和12kW 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采用纳微半导体的大功率GaNSafe™氮化镓功率芯片和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s产品,峰值效率均突破97.5%,远超80 PLUS®红宝石“Ruby”电源认证标准,符合开放计算项目(OCP)和开放机架v3(ORv3)规范,可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高效、稳定的供电支持。
而基于GD32G5系列高性能MCU的3.5KW直流充电方案,采用单颗GD32G553 MCU控制两级拓扑,包括前级单相图腾柱PFC与后级全桥LLC,其开关频率分别为70kHz、94kHz~300kHz。方案的输入电压为220V(±10%)/50Hz,输出电压为250VDC~450VDC,支持涓流、恒流和恒压充电,可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场景。
基于GD32F527/GD32VW553的户用储能BMS解决方案,采用三级系统架构,具备高度灵活性;支持LCD显示,方便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同时配备无线模块拓展功能,实现无线通讯与远程管理,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控储能系统。在多机并联时,兼容以太网和CAN连接方式,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方案可适配不同规模和电压等级的储能系统,满足多样化行业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基于GD32H7系列MCU的AI算法直流拉弧检测方案,基于GD32C1系列MCU的组串式BMS方案,以及无线能源监控通讯、双向储能逆变以及460W交错CRM PFC+LLC电源等解决方案。方案依托GD32H7、GD32E5、GD32F5系列MCU,可广泛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助力数字能源的智能化发展。
具身智能重塑工业制造生产力边界
工业4.0时代,兆易创新正以“感知+算力+控制”为核心,推动工业自动化向具身智能跃迁。在展台现场,一款基于GD32H7系列MCU的帕西尼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非常引人注目。它能够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与类人力控反馈,助力兆易创新在汽车制造、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启人机协作新范式。
DexH13采用GD32H7系列高性能MCU,搭载1140颗帕西尼自主研发的ITPU触觉传感单元,融合多维触觉和AI视觉,并且创新地采用4指16自由度(13主动+3被动)仿生机械结构设计。它拥有15种类人般丰富的感知维度,搭载800万像素AI手眼相机,配合柔顺灵活的运控能力及0.01N的精准稳定力控,能够精准捕捉材质、纹理、压力等多维信息,精准还原抓握、捏取、按压、手指开合等复杂动作模态,具备毫米级精准操作与类人化实时动作反馈,可以完美适配于汽车制造、精密装配、医疗康养、安检安防、家庭服务、物流仓储等诸多场景。
而在基于GD30MP10/20系列PMIC、符合JEDEC标准的DDR5内存条供电解决方案中,GD30MP2000专用模拟芯片采用可编程输出电压,集成三路高效率DC-DC和两路LDO输出,其CCS COT模式控制架构实现超快瞬态响应,能够精准调控电压并快速适应动态负载变化,0.75%输出精度,支持I2C和I3C接口,能够全面满足DDR5内存模块的严苛供电要求。
兆易创新还展出了基于GD30TS308温度传感器的多路测温方案,GD30TS308T测温芯片支持一路本地和多路远程测温,支持串阻消除、可编程η因子校正、可编程温度偏移校正和可编程温度阈值等功能,提供了一套多路、高精度、低功耗温度监测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业板卡及边缘计算设备等场景,为系统热管理提供可靠保障。以及基于GD32H7系列MCU的多款解决方案,包括伺服从站应用、AI语音识别以及GUI图形显示方案,进一步印证了兆易创新在工业智能化生态中的全栈服务能力。
国产芯力量护航汽车智能出行
面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深度变革,兆易创新以车规级芯片为基石,加速国产替代进程。车规级GD25/55 SPI NOR Flash采用55nm/45nm制程工艺,容量覆盖2Mb~2Gb高效数据传输,单/双/四/八通道通信模式,数据吞吐率高达400MB/s,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内置ECC算法与CRC校验功能,已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
GD25/55车规级SPI NOR Flash和GD5F车规级SPI NAND Flash正为汽车前装市场以及需要车规级产品的特定应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闪存解决方案,目前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突破两亿颗。此外,兆易创新第二代GD32A7系列车规级MCU,采用经过充分市场验证的自研IP,并支持OTA升级的功能,数据保持长达二十年,能够充分满足客户所需。
在搭载GD25/55车规级SPI NOR Flash的汽车电子应用解决方案中,GD25/55车规级SPI NOR Flash已通过ISO 26262:2018 ASIL D汽车功能安全认证,容量覆盖齐全,并具有高读取速率和高可靠性等特点,支持ECC算法与CRC校验。现场重点展示了其在芯驰、联阳ITE、欧冶半导体等国内外主流汽车平台上的成熟应用,全面覆盖智能座舱、数字仪表和智能车灯控制等车载场景。
而基于GD32A7系列车规级MCU的多款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包括,采用GD32A74x系列MCU的BMS解决方案,搭配国产半导体公司的隔离通信及采样监控芯片,支持灵活使用多颗AFE芯片满足不同BMS电压采样需求,实现多路反馈开关控制的压流同步测量,具备多种故障报警与网络唤醒功能;还有基于GD32A72x系列MCU的安全通讯(SecOC)解决方案,方案集成符合E-VITA规格和SM2/3/4配套的HSM-FW及AUTOSAR的加密服务包、标准的加密驱动,支持ECU OTA升级安全、车辆内部模块安全通信、V2X(车联网)通信安全等应用场景。
AI赋能消费电子与物联网场景创新
在消费电子和物联网展区中,兆易创新通过“存储+计算+连接”的协同创新,为消费电子与物联网注入AI基因。此次展会,兆易创新围绕GD25 SPI NOR Flash、GD32VW553 MCU、GSM376x触控芯片带来了丰富的方案,并针对重点市场进行深度优化,为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在基于GD25Q系列和GD25LF系列SPI NOR Flash的多款AI应用解决方案中,GD25Q系列SPI NOR Flash频率可达133 MHz,支持QSPI、QPI等模式,可适用于AI玩具、AI翻译笔、高端智能家电等应用场景。GD25LF系列为高性能SPI NOR Flash,时钟频率支持166MHz STR,104MHz DTR,数据吞吐量最高达104MB/s,操作功耗低,支持多种封装形式,可靠性高,可充分满足AI芯片对于快速响应的需求,适用于AI PC等高端消费领域。在展会现场,兆易创新带来了全志、后摩等在AI玩具、AI听说宝、AI PC等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
而基于GD32VW553无线模组的多款解决方案采用RISC-V内核,主频高达160MHz,集成2.4GHz Wi-Fi 6和Bluetooth LE 5.2射频模块。在展会现场,兆易创新展示了其在空气净化器、宠物喂食器、可燃气体检测等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其中,空气净化器方案集成Wi-Fi/BLE/红外遥控三模通信,支持APP远程控制、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滤网寿命提醒等功能,具备自动模式和25分贝超静音睡眠模式,实现场景化智能调节。
此外,兆易创新在本次展会还带来了基于GSM376x触控芯片打造的高性能嵌入式触控板妙控键盘方案。它采用先进的混合自容/互容电容技术,能够以140Hz报点率与40dB抗干扰能力,轻松应对高达4KV的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及10V的CS(传导骚扰)干扰,打造“零延迟”妙控键盘。该方案结合兆易创新的Touch Pad算法库,支持手掌误触抑制,并具备防水功能。同时,方案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协议与手势功能,兼容Windows、Chrome、iPadOS等多个操作系统,为用户带来高效、精准的触控操作体验,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深入,兆易创新将始终站在半导体创新的前沿,通过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持续迭代创新技术、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驱动国产半导体迈向“高精尖”未来。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兆易创新推出500W单级光伏微逆方案,助力控制精度更上层楼 | 25-06-19 14:37 |
---|---|
兆易创新将携多元方案亮相SNEC光伏展 助力能源系统智能升级 | 25-06-10 16:18 |
重新定义性价比!兆易创新GD32C231系列MCU强势推出 | 25-06-05 16:16 |
触感升级,打造得芯应手的体验 | 25-04-29 13:58 |
MPS慕展解码智驾、能源、AI与工业新图景 | 25-04-27 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