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详细解读中国4大区域的物联网产业发展

2018-04-19 13:18 来源:WPR 编辑:Janet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技术不断成熟,标准的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的不断激发,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区域性的分布特征。

从 2011 年《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到如今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在国家政策带动下,我国物联网取得了十足的进步。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优待、专项资金扶持等多种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并建立了一系列产业联盟和研究中心。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围绕北京、上海、无锡、杭州、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八大城市建立产业联盟和研发中心。

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同时各区域产业集聚各有特色,物联网应用发展各有侧重,产业领域和公共服务保持协调发展。

各地区物联网产业优势行业概览:

发展重点                   地区

芯片制造                   江苏、上海、北京、四川、重庆、广东

传感器设备                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湖北

标签成品                   北京、广东、福建、湖北

读写器制造                江苏、北京、广东、福建

系统集成                   北京、江苏、广东、四川、浙江

网络提供与运营服务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

应用示范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重庆、湖北、山东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

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

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物联网概念的发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

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促进龙头企业的培育和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成熟。

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创新应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乡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四大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北京:科研实力首屈一指,聚焦产业技术创新

产业基础:北京物联网技术研发及标准化优势明显,拥有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众多高等科研院校,以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等标准化组织。

同时,北京拥有中星微电子、大唐电信、清华同方、稳捷网络、时代凌宇等业务领域涉及物联网体系各架构层的物联网企业,在核心芯片研发、关键零部件及模组制造、整机生产、系统集成、软件设计以及工程服务等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

发展重点:北京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在应用,主要聚焦在城市应急管理、社会安全、物流、市政市容管理应用、环境监测监管、水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节能减排检测监管、医疗卫生及农产品和产品监管等领域。


2、无锡:传感产业实力强大、产业集聚加速发展

产业基础:无锡市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拥有较强的城市综合实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集成电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发展物联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中国外物联网高端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高层次物联网研发人员近千人,物联网相关企业近400家,一批国家级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落户无锡,数十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在无锡规划建设物联网研发机构,一批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建设,已形成了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

发展重点:无锡规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加强感知、传输、处理、共性技术创新;面向重点领域,全力推广物联网应用。

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台;通过优化人才、资本、政策和服务环境,加快集聚物联网企业。

3、上海:产业技术基础雄厚、应用示范全面推开

产业基础:上海是中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基础。

特别在推广应用方面,防入侵传感网防护系统已在上海机场成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栏已在世博园区安装,实现了智能安防。

发展重点:上海市将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等物联网技术作为物联网产业中重点发展的领域。

4、深圳:产业创新活力强劲、抢先发展产业高端

产业基础:深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的领军城市,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强劲。

目前,深圳已经形成通信设备、数字视听产品、计算机以及软件四大产业的聚集,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和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深圳市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通信、传感技术、射频识别等产业链环节,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发展重点:深圳计划着力打造涵盖物联网产业的电子信息六个产业链;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建设物联网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大城市物联网传感网络建设与整合力度;增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1、产业发展呈现“马太效应”

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作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

同时,这些地区依托经济环境优良、地方财力雄厚、配套产业和设施完善,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并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

这些地区物联网社会应用的大规模展开,不仅为相关企业带来了现实收益,更为物联网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得益于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中国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有增无减。


2、产业布局呈现“多点开花”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基础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以重点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高起点培育一批物联网综合产业集聚区。

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广泛内涵以及与行业特色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具备先发优势的地区之外,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除前文所述的重点省市之外,包括天津、南京、西安、苏州、宁波、嘉兴、昆明、合肥、大连、福州、厦门等在内的众多城市也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此外,吉林、山西、河南、甘肃、贵州、湖南、海南等省也在积极谋划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除一、二线重点城市外,中国众多三、四线城市也正结合本地区特色产业,积极谋划发展相关物联网产业。

如四川绵阳市和双流县、河北固安县、山东微山县等众多地县级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

3、产业细分呈现“分工协作”

RFID与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相关软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几大产品领域的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中国各重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已初步显现。

随着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

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势领域。

物联网产业生态展望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巨头加码物联网建设,市场初现繁荣。

与互联网要连接的移动端、PC端两种设备相比,物联网要连接设备的种类、数量则成倍增加。目前,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限制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

以智能家居为例,用户需要在某一厂商提供的平台上,才能使用自己想要的智能家居产品。尽管很多厂商提供开源的设备系统,但能与之适配的智能家居产品寥寥无几。

因此,过于封闭的物联网并不能真正做到万物互联,智能家居平台封闭式的建设是企业对自身产品市场的布局,却并不是完全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当然,与物联网相关的其他领域也存在一样的情况。

如果各家物联网企业竞争的同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去商讨与应对阻滞产业发展的产业标准问题,早日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对用户、企业自身、行业进步都是有利的。


总结

20余年间,互联网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革。当下物联网的全貌还未露出,我们已经感受到它的巨大能量,以及它能带来的充满想象的未来。

从分工上理解,互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主要承担数据的储存与处理,物联网带来的万物互联的世界则更大。当“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的论断尚在耳畔回响时,有人却说:“未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未来每个公司都变成物联网公司。”

当装有传感器的物品变得“智能”,物与物可以交互,人与物可以“交流”,以人为核心的智能网络扩展到任何物品,人的感官延伸了,能力延伸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硬件背后的操控者依然是人,而人的背后更深的层面是人性。

由此,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由人出发,为用户打造体验友好的生态系统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与根本。技术背后是人性,善为本,诚为先,才可推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服务于全行业,服务于未来。

毕竟,真正有志的企业家、有追求的企业推动形成的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世界,大同社会。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