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电源管理技术三大创新趋势

2015-04-17 10:15 来源:电源网综合 编辑:小饼

电源领域的发展往往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这也许是因为最新电源管理技术的相关难题,也许是电源管理行业保守的本质。即便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行业中存在一个固有的趋势就止步不前。当不再有创新的机会时,所谓趋势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然而,当技术能够实现新的创新时,一些潜在的趋势也会被唤醒。趋势与引导趋势的技术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电源管理领域不断发展的趋势涉及很多方面。总结起来增长最快的三个领域是功率密度,能量采集和智能电源。

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公司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研发经费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这些公司竭尽所能地以最小体积的器件来处理最大的功率。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全新的拓扑(无桥功率因数纠正)、更高的开关频率,当然也包括功效的提高。在辅助器件方面,我们也拥有了全新的技术:诸如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开关器件等宽带隙(WBG)器件。我们还需要支持面向这一趋势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更快速的驱动器和那些能够管理这些驱动器和开关器件功能的控制器。具有10ns以下最低脉冲宽度以及更短传播延迟的器件在实现那些能够支持更高功率密度发展趋势的拓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很多高功率密度演示使用了高性能数字电源控制器,这些控制器本身不会消耗很多电能,但需要有非常好的边缘控制以及极快的数据转换器来实现回路控制。此外,它们还需要能够迅速计算针对下一开关周期响应时间的电路。所以,不难看出,功率密度的重大改进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智能电源

智能电源是当前一个主要创新趋势,它通过让系统管理电源子系统来满足系统效率要求。在过去,电源子系统基本上是自我管理的。根据系统需求,电源设计人员可以在排序、软启动和停止以及故障检测响应等方面配置电源,但是这些基本都属于基本配置。目前的系统要求电源子系统和主系统之间更加实时的合作与配合。诸如电源管理总线(PMBus)的工业接口有助于接口和数据协议的标准化,但是在系统与电源配合工作时它才会发挥真正的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往往会提前知道何时改变工作模式,而这将要求电源系统的运转方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与电源系统分享这些信息使得电源能够做适当的响应。


当系统与电源子系统之间能够以较高的电平进行通信时,将为我们迎来巨大的创新机会。目前的系统使用动态电压缩放(DVS),系统告诉电源子系统改变输出电压。虽然这个方法有效,但是能做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以更高的电平传递更多的信息可以将更丰富的信息提供给多维电源,而这更好地满足了对响应的需求。混合信号处理技术使设计人员能够实现最优分区。电源集成电路(IC)设计人员能够将数字智能器件与最佳模拟电路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使得集成电源转换器能够满足对更加智能电源子系统的需要,以使其可以更加轻松地与主系统配合工作。未来的器件将加快解决总体系统效率的发展趋势。

能量采集

物联网如果想要快速发展,能量采集便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很多物联网器件依赖于无线连接方面的创新,但是要想实现真正地高效运转,这些物联网器件需要采用无线供电方式。电池当然可以为物联网供电,但是在后续使用中的电池替换会是一个问题。只要能够提供所需的全部电能,那么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将是明智选择。采集环境能量为创新提供了很多机会。改进能量采集器的效率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但是如何管理这些采集到的能量也同样重要。环境中的能量并不一直那么稳定,所以必须在能量充足时将能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能量采集管理单元应该消耗尽可能少的能量。

物联网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所需总能量,峰值平均功率比往往比较极端,经常超过1000比1。能量管理单元需要在保持极低功耗的同时,以极短的延迟时间处理这些请求。

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电源控制成为流行的电源管理趋势并在APEC引起热议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这表明数字电源控制并非全新的趋势,而是因工艺技术创新而重新焕发活力。在这场工艺技术创新中,高性能数字电路可以与高性能模拟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我们可以在某些领域应用中发现相同的情况。例如在IC封装中以低成本的方式集成高性能无源元件。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出原因与结果,是技术拉开了一个领域发展趋势的序幕,还是一个发展趋势催生了一项技术?这就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一样,也许争论出结果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不能再坐等创新而要主动出击。就像谷歌举办的“小盒子挑战赛”(Little Box Challenge)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如果我们不推动行业创新,那么其他人就会这么做。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