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世外桃源”的境界 磨刀砍柴两不误

  【我是工程师】星访谈之新月GG

  擅长领域:开关电源

  现工作地:汕头

  ===============================================================================


    小编: 您好,您的从业经历是怎样的?能否简单的描述一下


  新月GG:我本科与硕士都就读于同一所国内的大学,专业即是电源方面的专业。这所学校既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如果从入学算起,我接触电源已经将近20年了。在学校时,也发表过近10篇第一作者的论文与多个第一作者的专利,几乎都是一级A类会议与杂志,包括多篇IEEE的。当然,参加工作也10多年了。工作期间就不写论文了,不过也有多个第一作者的专利。期间去过各种各样的公司,有军工企业、台资企业、美资企业、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上海、深圳等地,企业规模小的有几百人,大的有几千人,其中包括2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做过照明、UPS、逆变器、通讯电源、适配器、LED电源等,功率从几瓦到几千瓦不等,接触过硬件、软件、EMI、仿真。硬件包括各种常用的拓扑,以及当时最新的几种拓扑。软件则主要是TI公司的28系列的DSP的汇编语言与C语言编程。EMI以及各种环境实验都有接触过。用saber仿真过各种闭环控制的常用拓扑以及最新拓扑的电源。我不属于工作很努力的人,甚至有点懒。工作时会好好做电源,但是休息时间几乎不会接触电源,很少加班,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上进心,其实这点很不好。


  曾经也认为开关电源是很高深很难学的学科。看到一本好的电源教科书,会连续看3个月,反复看几遍。而现在只需要1天半时间就可以看完一个电子类的教科书,而不需要再看第2遍。有段时间,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看完了近50本电子类的教科书。其实学习开关电源到一定程度,就会感觉一通百通,看到电路图,就能自己分析出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如果花时间的话,甚至能分析出这个电路图每个元件的参数为什么是这么选的,有没有更优化的可能。看IEEE上的论文,虽然只有几页纸,却能理解透彻其工作原理,而不需要再找相关文献。现在欠缺的唯有经验了,毕竟电源分类这么多,而接触过的只有很少的几种。曾经也对开关电源充满了好奇,基于无知而想要探索。现在则已经兴趣大减,可能开关电源对我而言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现在回头去看,所谓的名校、学历、论文、专利,曾经重视的东西,已经看的很淡了,甚至避免提起,因为感觉没什么可值得提起的,如果将其看成荣誉,我会感觉无地自容。


  小编: 在电源行业中,您对开关电源、单片机和LED都有比较多的接触,那么您自己认为您对哪个细分模块最擅长?或者说您更喜欢、更愿意接触到哪个方面?又是为什么呢?


  新月GG:其实我接触过的开关电源比较杂,包括照明、UPS、逆变器、通讯电源、适配器、LED电源等,我都有接触过。硬件、软件、EMI、仿真等方面我也都有涉猎。


  至于说对哪方面更擅长,我也说不上来,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我更擅长于纸上谈兵,也就是用电脑去分析、仿真、计算。一旦在电脑上做到位了,就可以免去很多电源调试的工作,所以我有时候宁可慢一点,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电脑上把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透彻。简言之,即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曾经为了分析某个最新电路的工作原理,花了3周时间用saber仿真了整个电路,由于这个电路是三相交流输入,没有直流工作点,为了仿真这个电路,需要闭环控制,所以仿真电路极其复杂,很多仿真库里的元件模型都是第一次使用,我也几乎把整个仿真库里的所有模型都过了一遍。最后根据仿真波形,用mathcad计算软件,把该电路的效率计算出来,才发现其效率并没有IEEE论文所说的那样高,效率比当时常用的另一个拓扑低,从而最终推翻了这一方案,而当时整个项目组所有人员都是采用这个方案在进行工作。


  那么对于一个新的电路,我可能会花费几周时间,编写mathcad计算文件,使这个电路的每一个元器件参数都是可以计算出来了。一旦编写完成,再开发相同电路的电源,仅需要2个小时左右即可用mathcad软件计算出全部所需的元器件参数。mathcad文件一般会包括主功率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环路、EMI等。如果在编写mathcad计算文件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去查各种资料,比如芯片资料、元器件资料等,如果需要的话会再用saber仿真,根据仿真波形,在理解了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方程组。而解方程组,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我会充分应用各种数学学科来求解。比如在计算开关管尖峰电压时,需要求解时域波形,就需要用到数学分析中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再比如计算环路小信号模型,就需要用到高等代数中的矩阵运算,而计算环路增益时,就需要用到复变函数论中的拉普拉斯变换。计算LLC等滤波器时,需要用到傅立叶分解,就需要理解高等代数中的傅立叶分解的无限维的正交性的概念。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弄清某个数字电源的详细控制过程,花了几周时间,读懂并重新注释了TI的DSP程序,并用saber仿真。也曾经为了实现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花了几周时间更改编写DSP程序。


  至于我喜欢并且愿意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相信,开关电源设计是可以用电脑计算出来的。做一个电源很简单,只要应用少量的初等数学,采用大量的工程近似公式,也能够把电源设计出来。而某些无法计算的元件参数,也可以应用经验去确定,这样设计的电源也能够运行。但是要把这个电源做的最优化,就需要应用大量的高等数学,去精确计算电源的每一个元器件参数,使每一个元器件参数都是最优化的。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满足于在纸上进行简单初等的笔算就能设计电源,而是要充分应用电脑,进行大量复杂高等的软件计算,只有这样,才能精确计算开关电源并使其最优化。


  小编: 看到您在今年的我是工程师的比赛活动中,侧重分享了开关电源关于环路计算方面的实用干货,您在这里也简单的和我们说说吧?


  新月GG:环路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古典控制原理,只有理解了控制原理,才能真正理解环路的计算。这里简单介绍下控制原理。如果系统是开环,输出out与输入in的传递函数是G,则out/in=G。如果系统是闭环,在输出out与输入in之间增加负反馈环节,即增加反馈传递函数H,那么得到反馈信号out*H。再将输入in与反馈信号out*H做差,得到误差信号e,即e=in-out*H。最后将误差信号e经过传递函数G得到输出信号out,即out=e*G=(in-out*H)*G。解这个方程,即可得out/in=G/(1+G*H)。当分母1+G*H=0时,即开环增益G*H=-1时,out/in即为无穷大,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为了使系统稳定,必须使G*H远离-1。而-1在复数域中用极坐标表示,则模为1,角度为180度。模1在对数坐标中,即为20*log1=0。所以当幅频特性曲线上的点为0时,即穿越时,所对应的相频特性曲线上的点必须远离180度,比如相位裕量为30度,则此时分母1+G*H=1+sin(30度+180度)=1/2,则系统是稳定的并留有裕量。同样,当相频特性曲线为180度时,所对应的幅频特性曲线上的点必须远离0,比如幅值裕量为6dB=-20*log(1/2),则此时分母1+G*H=1-1/2=1/2,则系统是稳定的并留有裕量。


  环路计算则是计算开环增益G*H的传递函数,而G即为主电路的传递函数,H即为控制电路的传递函数。只有正确推导出主电路的传递函数G与控制电路的传递函数H,才能正确计算环路。推导主电路的传递函数G,一般是画出各个工作区间d1、d2、d3的等效电路,列出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然后在一个开关周期中取平均,即线性化。接着消去中间变量,化简方程,并根据方程画出等效小信号模型。最后由小信号模型得到主电路的传递函数。推导控制电路的传递函数H,需要分别列出滤波器、运放(AZ431)、光耦、芯片的传递函数,再相乘即可。


  选择运放的RC调节参数,根据以上的环路计算即可画出开环增益G*H的曲线,观察是否满足控制原理的稳定性要求,主要是看穿越频率、中频宽度、相位裕量、幅值裕量是否稳定性的要求。如果满足,则计算结束。否则重新选择运放的RC调节参数,直到开环增益G*H曲线满足稳定性要求。


  小编:您参加了我是工程师活动,请问您对这个活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新月GG:我是工程师这个活动举办的很好,吸引了很多电源网的网友参与其中。网博公司对电源网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这可以从电源网历次举办的各种活动规模与活动奖品上即可看出,网博公司的活动组织与参与人员也相当尽心尽责。尤其是这次我是工程师活动的奖品不是一般的丰富。


  一点点建议就是:电源网还是需要以讨论电源技术为主,与技术无关的争论感觉没什么必要,更需要避免出现以下这种现象,即抬高自己擅长的技术,贬低自己不懂的技术。希望电源网的网友能够站在更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够客观的不带个人偏见的评价某种技术的优缺点,而不是非常片面的人为突出或隐藏某种技术的优点与缺点,甚至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电源网是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这个性质决定了电源网上会存在大量的新手讨论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源网缺少高水平的工程师,没有最新电源技术的讨论,恰恰相反,高精尖电源技术会随时显现在电源网技术平台上,同时出现新手网友与老手网友均参与讨论的热闹场面。


  小编:后续在我是工程师的活动里面,还会有哪些动向?分享的重点又会是什么?


  新月GG:我这次参加活动的帖子是,“【我是工程师】精确计算开关电源-环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http://www.dianyuan.com/bbs/1508321.html,希望在活动评选的时候,大家能够投票给我的帖子。


  我的帖子基本上已经完结,能够分享的也几乎已经分享给大家了,所以不会再有大的更新。但是后续还是会有一些适当的补充,让整篇帖子看起来更连贯,尽量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帖子的内容,最终目的是大家可以根据我的帖子,自己推导环路的计算公式,最终能自己计算环路。我的这个帖子也需要大家踊跃回帖讨论,有不清楚的地方请随时提出,我会尽我所知回帖答复大家的。


  环路计算在电源设计中是相对比较难,所以刚开始看不懂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不属于本科的课程,而属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但是通过努力,多看几遍,慢慢理解,多提问,多思考,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环路的基础是古典控制原理与现代控制原理,如果暂时看不懂,我的建议是先去找古典控制原理与现代控制原理的教科书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一般电源的教科书,所讲的内容往往不透彻,期间充斥了很多工程化的公式,同时往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无法说明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这种方法也不一定科学,仅仅是工程上的近似,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磁芯选择的AP法就是如此。因为如果要讲清楚原因,教科书的重点就无法突出,而且内容可能要增加一倍不止,所以教科书的作者只能模糊化处理,或者干脆不提。


  我的这篇帖子,则尽量讲清楚其原因,更符合大家的思维。由于为了让更多网友能看懂环路计算,所以避免使用了太高等的数学方法,比如推导过程中的小信号线性化部分避免使用了数学分析里的微分,以及推导工程中的解方程组部分避免使用了高等代数里的矩阵,导致了推导过程略显繁琐,也导致了公式推导略显复杂。


  开关电源的基础永远是高等数学。建议有能力并且学有余力的网友,可以学习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泛函分析、近世代数、数理统计等。如果有了高等数学的概念,比如有了分裂域、无限维、正交、群等的概念,就可以站在高观点上去思考开关电源,从而更透彻的理解开关电源。


  小结:开关电源与其它电子类、软件类技术一样,属于工程化的学科,本身并不存在很高深的理论知识。这类技术学科的基础是某一个或几个高等数学的分支,要想真正学好这类技术学科,有必要深入学习与其相关的高等数学分支。从而可以站在高观点上去思考开关电源,更透彻的理解开关电源,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用初等数学并不能设计好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需要用到高等数学。


  PS:感谢新月在百忙的工作之余,接受电源网【我是工程师】星访谈的采访


以下为新月GG的分享帖,可供学习和讨论:


【我是工程师】精确计算开关电源-环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http://www.dianyuan.com/bbs/1508321.html



全部回复(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5-06-03 11:42
世外桃源
0
回复
2015-06-03 13:13
@电源网-娜娜姐
世外桃源[图片]
鬼斧神工的帖子标题啊
0
回复
2015-06-03 13:20
@新月GG
鬼斧神工的帖子标题啊
不满意啊?
0
回复
2015-06-03 14:14
@电源网-璐璐
[图片]不满意啊?
哪敢不满意,愧不敢当而已。
0
回复
2015-06-03 14:24
@新月GG
哪敢不满意,愧不敢当而已。
哪有,那是新月版主谦虚了
0
回复
2015-06-03 17:03
@电源网-璐璐
哪有,那是新月版主谦虚了[图片]

我也谈谈我的一些关乎环路的理解,这个专门有关电路稳定需要平衡,即微积分数学,具备这个基础的人不多,公式非常复杂,用理论计算与实际有一些差距,好多人也非常盲目,就是碰碰的办法,我也只会中等数学计算,是工程师一定有随身有计算器,就像过去,有没有文化,看你身上有没有钢笔,同样是这个道理,现实上一般人是没有的,不像我还有函数计算器,但复杂的高等数学计算不也不那么专行,一般懂得中高级计算就可以了,比如,回差电路,调制参数,可以计算非常准确,但环路有一些不那么死板,比如,原机不大稳定受干扰,就是把电容加大,电阻减小,尤其大功率,需要的是非常灵活,就是计算出来恐怕也没用,实际要调整,还有,功率,电流,电路板,是插件的还是贴片的,走线是否合理,至关重要,理论值不对呀,合理走线与不合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会搞仿真,但这个是判断逻辑,没那么具体吧,只是大概吧了。

    还有,百瓦级的容易,但万瓦级的呢,就是成功率非常低,我看他们做电源好像什么也不懂一样,我的那位同事去了奥特迅,当初收音机6伏电源随身听3伏竟然用万用表3M电阻一量3伏闹了一个大笑话,我非常知道他是怎么干的,就是什么也不懂,会做实验,完全歪打正着的办法,也混得不差,原理一窍不通,什么时候也没用计算器,还有是竟然25平方用计算器,非常不可思议,什么高等数学,就是一些上过大学的也一窍不通。

    当然,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扎实了,那时教育质量高,也许我的帖子也提到了,多数人就是这么从事这一行业的,一些新技术根本看不懂了,所以,真正自主开发设计的很少。其实,真正技术就要懂得与数学计算,这个至关重要,否则,你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我的就是新一代软开关变换器专题讨论了,我的发明专利与美国的完全一样,只是晚了十年了,用了这个新技术,我曾经挑战华为的言论,误解多了,我主题是高效率低成本而不是高成本,我的帖子上传了一组照片,真的挑战了,性价比高,就是低成本的同时效率也超过了华为,近日发出火爆,一是,索到美国专利与我的完全一样,看来真有这回事,二是上传照片,确实展现了这个结果。

    你也在我的采访录里留下了一贴,我们都是同行而且同时代背景的,比较扎实的,做学问的,做产品就比较灵活,办法比较多。

0
回复
2015-06-04 02:30
@zhangyiping
我也谈谈我的一些关乎环路的理解,这个专门有关电路稳定需要平衡,即微积分数学,具备这个基础的人不多,公式非常复杂,用理论计算与实际有一些差距,好多人也非常盲目,就是碰碰的办法,我也只会中等数学计算,是工程师一定有随身有计算器,就像过去,有没有文化,看你身上有没有钢笔,同样是这个道理,现实上一般人是没有的,不像我还有函数计算器,但复杂的高等数学计算不也不那么专行,一般懂得中高级计算就可以了,比如,回差电路,调制参数,可以计算非常准确,但环路有一些不那么死板,比如,原机不大稳定受干扰,就是把电容加大,电阻减小,尤其大功率,需要的是非常灵活,就是计算出来恐怕也没用,实际要调整,还有,功率,电流,电路板,是插件的还是贴片的,走线是否合理,至关重要,理论值不对呀,合理走线与不合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会搞仿真,但这个是判断逻辑,没那么具体吧,只是大概吧了。    还有,百瓦级的容易,但万瓦级的呢,就是成功率非常低,我看他们做电源好像什么也不懂一样,我的那位同事去了奥特迅,当初收音机6伏电源随身听3伏竟然用万用表3M电阻一量3伏闹了一个大笑话,我非常知道他是怎么干的,就是什么也不懂,会做实验,完全歪打正着的办法,也混得不差,原理一窍不通,什么时候也没用计算器,还有是竟然25平方用计算器,非常不可思议,什么高等数学,就是一些上过大学的也一窍不通。    当然,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扎实了,那时教育质量高,也许我的帖子也提到了,多数人就是这么从事这一行业的,一些新技术根本看不懂了,所以,真正自主开发设计的很少。其实,真正技术就要懂得与数学计算,这个至关重要,否则,你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我的就是新一代软开关变换器专题讨论了,我的发明专利与美国的完全一样,只是晚了十年了,用了这个新技术,我曾经挑战华为的言论,误解多了,我主题是高效率低成本而不是高成本,我的帖子上传了一组照片,真的挑战了,性价比高,就是低成本的同时效率也超过了华为,近日发出火爆,一是,索到美国专利与我的完全一样,看来真有这回事,二是上传照片,确实展现了这个结果。    你也在我的采访录里留下了一贴,我们都是同行而且同时代背景的,比较扎实的,做学问的,做产品就比较灵活,办法比较多。

    如果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具备微积分数学这个基础的人确实不多,而现在微积分作为大学本科的基础课程已经普及了。

    环路方面,理论计算与实际确实会存在一些差距,原因也正象你说的,元器件和PCB均存在寄生参数,同时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低温、高温情况下,元器件的寄生参数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造成计算与实际的差距。但是计算的原理是不会错的,如果能够采用更准确的元器件与PCB模型,这个差距是可以极大的减小的,比如在我的帖子里,就考虑了电解电容的ESR,假如还能考虑电解电容的ESL,这个差距还可以减小。其实这个差距减小到一定程度就已经足够了,因为环路计算的结果中,已经留有足够的裕量,比如相位裕量、幅值裕量等。

    环路计算对于大功率,恰恰相反,其实更重要。小功率相对简单,所以试凑较容易成功,而大功率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小功率,普遍来说,可靠性不需要太高,比如适配器,坏了也损失不大。但是大功率往往需要高可靠性,比如通讯电源,坏了就损失很大。所以大功率需要验证的应用场合更复杂,各种环境实验都需要,如果是试凑的,很难把所有应用场合都实验一遍。假如环路计算在常规环境下留够足够的裕量,那可以相信在复杂环境下电源也是稳定的。不仅仅环路可以计算,甚至在低频段的EMI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mathcad的计算能力远比想象的大的多。当然在某些方面,比如高频段的EMI等,确实计算甚至仿真还不太准确。

    仿真并不仅仅是判断逻辑,逻辑判断只要在纸上画出等效电路图,用笔就能分析出来。仿真在时域中可以仿出各种波形,甚至电压尖峰,只要模型足够精确,而在频域中,仿真也可以仿出开环增益。而这是用笔纸做不到的。总之,用纸笔能算的,用mathcad也能算,用saber更能仿,但是反之就不一定可以。

    万瓦级的成功率低,所以更需要去计算去仿真,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成功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并不是教育质量高,而是录取率低,所以生源质量相对较高。电源行业确实良莠不齐,就象你说的那样,存在大量半懂不懂的技术人员。

    你懂5代技术是你的优势,可是不懂5代技术并不表明技术就一定不行。技术一般都有应用上的局限性,可能在某个应用场合或领域,5代技术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另一个应用场合或领域,别的技术可能就比5代技术有优势。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不断进步,而不是全盘否定。

    专利可以体现你的价值,不过专利也不完全有效。很多专利是可以无效掉的,只要找到文献或发布的产品资料,能够证明时间更早,那这个专利就可以无效掉。其实真正有效的专利,其比例非常低,绝大部分专利是可以无效掉的。如果你的专利晚了美国10年,完全可以被无效掉。在这10年间,也许有人早就知道了这个专利,谁知道呢。

    高效率低成本自然有它的应用场合或领域,高效率高成本当然也会,这不存在谁对谁错,不存在孰优孰劣。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段时间,长虹模拟电视揭起了降价潮,当时的长虹模拟电视是属于低成本的,市场大但是利润低。而现在数字电视、智能电视、网络电视更普及了,而它是属于高成本的,虽然卖的贵,可是市场更大,利润更高。

    如果只限于低成本高效率这种场合或领域,5代技术、模拟控制等等如你所说,确实有极大的优势。华为的高成本高效率应该应用于另一种场合或领域,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这就好比辩论赛,双方辩来辩去,说不到同一个场合或领域。

    同行之间需要相互肯定,你有你的优势,这不可否认,同时别人也有别人的优势。正如你所说的,极少有人能做全,相互学习,进步才会更大。

0
回复
2015-06-04 14:37
@新月GG
    如果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具备微积分数学这个基础的人确实不多,而现在微积分作为大学本科的基础课程已经普及了。    环路方面,理论计算与实际确实会存在一些差距,原因也正象你说的,元器件和PCB均存在寄生参数,同时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低温、高温情况下,元器件的寄生参数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造成计算与实际的差距。但是计算的原理是不会错的,如果能够采用更准确的元器件与PCB模型,这个差距是可以极大的减小的,比如在我的帖子里,就考虑了电解电容的ESR,假如还能考虑电解电容的ESL,这个差距还可以减小。其实这个差距减小到一定程度就已经足够了,因为环路计算的结果中,已经留有足够的裕量,比如相位裕量、幅值裕量等。    环路计算对于大功率,恰恰相反,其实更重要。小功率相对简单,所以试凑较容易成功,而大功率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小功率,普遍来说,可靠性不需要太高,比如适配器,坏了也损失不大。但是大功率往往需要高可靠性,比如通讯电源,坏了就损失很大。所以大功率需要验证的应用场合更复杂,各种环境实验都需要,如果是试凑的,很难把所有应用场合都实验一遍。假如环路计算在常规环境下留够足够的裕量,那可以相信在复杂环境下电源也是稳定的。不仅仅环路可以计算,甚至在低频段的EMI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mathcad的计算能力远比想象的大的多。当然在某些方面,比如高频段的EMI等,确实计算甚至仿真还不太准确。    仿真并不仅仅是判断逻辑,逻辑判断只要在纸上画出等效电路图,用笔就能分析出来。仿真在时域中可以仿出各种波形,甚至电压尖峰,只要模型足够精确,而在频域中,仿真也可以仿出开环增益。而这是用笔纸做不到的。总之,用纸笔能算的,用mathcad也能算,用saber更能仿,但是反之就不一定可以。    万瓦级的成功率低,所以更需要去计算去仿真,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成功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并不是教育质量高,而是录取率低,所以生源质量相对较高。电源行业确实良莠不齐,就象你说的那样,存在大量半懂不懂的技术人员。    你懂5代技术是你的优势,可是不懂5代技术并不表明技术就一定不行。技术一般都有应用上的局限性,可能在某个应用场合或领域,5代技术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另一个应用场合或领域,别的技术可能就比5代技术有优势。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不断进步,而不是全盘否定。    专利可以体现你的价值,不过专利也不完全有效。很多专利是可以无效掉的,只要找到文献或发布的产品资料,能够证明时间更早,那这个专利就可以无效掉。其实真正有效的专利,其比例非常低,绝大部分专利是可以无效掉的。如果你的专利晚了美国10年,完全可以被无效掉。在这10年间,也许有人早就知道了这个专利,谁知道呢。    高效率低成本自然有它的应用场合或领域,高效率高成本当然也会,这不存在谁对谁错,不存在孰优孰劣。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段时间,长虹模拟电视揭起了降价潮,当时的长虹模拟电视是属于低成本的,市场大但是利润低。而现在数字电视、智能电视、网络电视更普及了,而它是属于高成本的,虽然卖的贵,可是市场更大,利润更高。    如果只限于低成本高效率这种场合或领域,5代技术、模拟控制等等如你所说,确实有极大的优势。华为的高成本高效率应该应用于另一种场合或领域,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这就好比辩论赛,双方辩来辩去,说不到同一个场合或领域。    同行之间需要相互肯定,你有你的优势,这不可否认,同时别人也有别人的优势。正如你所说的,极少有人能做全,相互学习,进步才会更大。

有关我的那个专利,是因为先在中国的,当申请PCT国际专利时检索到的,所以失败了,要知道,2000年之后,LLC申请的中国专利还有不少,也是人家早就有了,我同样如此,是中国的,不是世界的,专利局退回了,老早就知道了,一直保留国内的,是的,实用与否,有用的非常少,中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当牌子打了,产生非常多不实用的专利名了,成了空头支票了。

    我在提一下,八十九十年代指的是高中毕业,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是5%的人上大学的,数量少质量就高了,是不是这样,还有,八十年代没有手机一词,更没有电脑互联网,也没有游戏机,而且那时社会比较单一纯朴,风气也好多了,有理想有抱负,现在呢,学生满脑子想的是什么,最两样的东西我不说你也知道,那时哪有作弊,后来呢,这么说吧,时间到哪里去了,就是那个年代就是读书,而且一些贫困山区非常发狠,走出大山,我闽西山区我是看得到的,所以质量高就高在这里了,现在呢,2000年之后,情况大变了,到了七八成都上了大学,现在学生诱惑太多了,玩的太多了时间都跑了,怎么可能像八十年代什么也没有的年代,而且整个社会变得非常浮躁,人心大变了,没有几个那么努力了,就是投机取巧。可以这么说,就八十年代,那时我高中毕业,我是过来之人,那时还非常贫穷,什么也没有,就是专注学习的多,那时大学教育质量高,非常多人一概说是现在的本科生远远不如那时的大专生了还有的说甚至不如当年的高中生呢,夸张了一点,不过,我接触的人非常多,非常了解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就是高中数学也完全一窍不通,所以,有人说还不如当年的高中生呢,有一点道理,就是质量大大地下滑了,现在什么也有,太多刺激了,怎么还专心呢。

    当年,时代变了,过去没有互联网,问老师也不方便,现在可以上网查了,学什么可以上网找资料了,在工具上发达多了,但智慧靠的是人脑而不是电脑,而且,现在的人懒了,什么就要依靠了,动手能力低了,比较死板了。当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越来越发达,不要惯性思维看问题了。

    总之,我八十年代普高就学过微积分数学初步,如导数,定积分不定积分,高中那时就有了课程,大学就非常全面和系统了,当然,不能拿文革时的高中相提并论了,总之,那时教育质量比较高,想想一下,在什么也没有的年代,学习的时间就多了,一位大师说了,中国就教育就像中国的雾霾一样,全球人都知道,这个吗,确实不要大惊小怪了,非常平常了,而且中国搞的是应试教育,标准答案,需要的是答案,而不是发现,发现比答案更加重要。

0
回复
2015-06-05 00:33
@zhangyiping
有关我的那个专利,是因为先在中国的,当申请PCT国际专利时检索到的,所以失败了,要知道,2000年之后,LLC申请的中国专利还有不少,也是人家早就有了,我同样如此,是中国的,不是世界的,专利局退回了,老早就知道了,一直保留国内的,是的,实用与否,有用的非常少,中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当牌子打了,产生非常多不实用的专利名了,成了空头支票了。    我在提一下,八十九十年代指的是高中毕业,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是5%的人上大学的,数量少质量就高了,是不是这样,还有,八十年代没有手机一词,更没有电脑互联网,也没有游戏机,而且那时社会比较单一纯朴,风气也好多了,有理想有抱负,现在呢,学生满脑子想的是什么,最两样的东西我不说你也知道,那时哪有作弊,后来呢,这么说吧,时间到哪里去了,就是那个年代就是读书,而且一些贫困山区非常发狠,走出大山,我闽西山区我是看得到的,所以质量高就高在这里了,现在呢,2000年之后,情况大变了,到了七八成都上了大学,现在学生诱惑太多了,玩的太多了时间都跑了,怎么可能像八十年代什么也没有的年代,而且整个社会变得非常浮躁,人心大变了,没有几个那么努力了,就是投机取巧。可以这么说,就八十年代,那时我高中毕业,我是过来之人,那时还非常贫穷,什么也没有,就是专注学习的多,那时大学教育质量高,非常多人一概说是现在的本科生远远不如那时的大专生了还有的说甚至不如当年的高中生呢,夸张了一点,不过,我接触的人非常多,非常了解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就是高中数学也完全一窍不通,所以,有人说还不如当年的高中生呢,有一点道理,就是质量大大地下滑了,现在什么也有,太多刺激了,怎么还专心呢。    当年,时代变了,过去没有互联网,问老师也不方便,现在可以上网查了,学什么可以上网找资料了,在工具上发达多了,但智慧靠的是人脑而不是电脑,而且,现在的人懒了,什么就要依靠了,动手能力低了,比较死板了。当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越来越发达,不要惯性思维看问题了。    总之,我八十年代普高就学过微积分数学初步,如导数,定积分不定积分,高中那时就有了课程,大学就非常全面和系统了,当然,不能拿文革时的高中相提并论了,总之,那时教育质量比较高,想想一下,在什么也没有的年代,学习的时间就多了,一位大师说了,中国就教育就像中国的雾霾一样,全球人都知道,这个吗,确实不要大惊小怪了,非常平常了,而且中国搞的是应试教育,标准答案,需要的是答案,而不是发现,发现比答案更加重要。

    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是时间更早,那么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就是无效的。同时,发明专利保护年限是20年。如果美国的专利是1995年申请的,那么这个专利其实已经失效了,所有人都能免费用作商用。

    录取率低了,生源质量自然相对较高。同时也如你所说的,八九十年代的学生确实读书更刻苦。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耐心会差很多,但是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眼界也更开阔,所以说有利必有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微积分只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还是比较好学的。中国教育其实是不错的,能学到很多知识。至于应试教育,其实是教育的一个副产品,没法完全避免。这就好像石油生产一样,在提炼出有用的气油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副产品。个人觉得,教育象雾霾这些说法,有点夸大其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