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题是以“电子星球APP”开展的,在此给各种工程师介绍下电...
开发“电子星球”APP的初衷是打造一所属于工程师的全民大学,通过...
2020年度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新主题:融合创新,智引未来。展会为电...
会议主题: 高可靠隔离电源风险评估设计
时间: 2019-08-15
主讲嘉宾: 苏伟健
报名人数: 600
会议主题:2020电源网国际电力电子直播节
会议时间:2020年7月-10月
会议地点:电源网直播间 电子星球app
报名人数:2000+
是德带你抢“壕”礼
2.1w
浏览
88
回复
0
获赞
最近在电源网上看到还有朋友在讨论Flyback的次级侧整流二极管的RC尖峰吸收问题,觉得大家在处理此类尖峰问题上仍过于传统,其实此处用RCD吸收会比用RC 吸收效果更好,用RCD吸收,其整流管尖峰电压可以压得更低(合理的参数搭配,可以完全吸收,几乎看不到尖峰电压),而且吸收损耗也更小。
PK
同是电子工程师,请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
0人已赞
2328358
597423
23
52777
登录后可以回复楼主登录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2010-09-02 17:19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2337818
362646
2010-09-02 17:24
2337827
384684
2010-09-02 18:47
2337920
2010-09-02 20:34
RC是器缓冲作用,RCD的作用是钳位,这样二极管的电压肯定会下降的,但是功耗是不是会上升呢。
2338097
362858
2010-09-02 21:11
2338184
2010-09-03 07:00
整流二极管电压波形(RC吸收) 整流二极管电压波形(RCD吸收)
从这两张仿真图看来,其吸收效果相当,如不考虑二极管开通时高压降,可以认为吸收已经完全。
碎纸机价格防伪标签
2338590
405718
2010-09-03 13:30
2339279
114587
2010-09-04 09:56
看不出你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啊。。。。 请问R C的值怎么选取呢?
2340579
403121
2010-09-05 07:13
2341939
405909
2010-09-05 14:38
如果是此处的RC吸收电路参数设计的话,参考帖:http://bbs.dianyuan.com/topic/200377 ,那里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此处的RCD吸收设计,可以这样认为:为了吸收振荡尖峰,C应该有足够的容值,已便在吸收尖峰能量后,电容上的电压不会太高,为了平衡电容上的能量,电阻R需将存储在电容C中的漏感能量消耗掉,所以理想的参数搭配,是电阻消耗的能量刚好等于漏感尖峰中的能量(此时电容C端电压刚好等于Uin/N+Uo),因为漏感尖峰能量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计算法很难凑效,所以下面介绍一种实验方法来设计
1.选一个大些的电容(如100nF)做电容C,D选取一个够耐压>1.5*(Uin/N+Uo)的超快恢复二极管(如1N4148);
2.可以选一个较小的电阻10K,1W电阻做吸收的R;
3.逐渐加大负载,并观察电容C端电压与整流管尖峰电压:
如C上电压纹波大于平均值的20%,需加大C值;
如满载时,C端电压高于Uin/N+Uo太多(20%以上,根据整流管耐压而定),说明吸收太弱,需减小电阻R;
如满载时,C上电压低于或等于Uin/N+Uo,说明吸收太强,需加大电阻R;
如满载时C上电压略高于Uin/N+Uo(5%~10%,根据整流管耐压而定),可视为设计参数合理;
在不同输入电压下,再验证参数是否合理,最终选取合适的参数。
2342263
1、支持jpg、jpeg、png、gif,单张图片最大支持4MB
2、最短边大于128像素且小于4096像素
2328358
597423
23
52777
说说你的看法
登录后可以回复楼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