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记得诚。知乎上这个问题,关注和浏览还挺高的。
这个问题和“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一样一样的。
听过很多道理,你执行了吗?你知道晚睡不好,却依然熬夜玩手机,你知道不吃早餐不好,却依然因为晚起而忽略早餐这回事。
硬件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极其紧密,光有数模电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理论融合到实践中,从实践的结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也是我推荐电子专业的大学生去做实践项目,去多参加比赛的原因。
1、学校的学习大多是理论,少有实践
有一些实践,也是应付性的,很多学生不在意也不认真,当然这种实践和参加工作做产品,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2、电学课程晦涩难懂,教学不合理
① 做硬件设计,比较重要的数电和模电课程,国内的教材主要是应试教育,晦涩难懂是一方面。模电为什么难学,我之前回答过一次,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为什么模电这么难学?
② 教学不合理,有一些学校居然连MOSFET都不上,要知道电路设计中,MOS管是多么常见,多么常用的一个元器件。我大学都深受其害:“啊,我们电路图中用这么多MOS管,老师居然都跳过没上,上班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补充基础知识。”
③ 教学与市场脱节严重,举个例子,2012年上大学,那时候学校EDA工具课,用的软件还是Protel 99SE,要知道公司里面电路和PCB设计,几乎用不到啊,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呢?提前提高学生在外的竞争力呢?
3、电路图是浓缩的精华
为什么这么说?待我慢慢道来。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很长的链条,电路图设计和PCB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环节,还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需求分析,功能解剖,和客户进行“对峙”等)和后期的调试维护(功能调试、整机调试、可靠性调试、量产考验等等)工作。这个复杂的过程要学习很多知识,下面这个文章墙裂建议看看:硬件工程师如何零基础入门?一份量产的原理图,一定是结合了客户的需求(有些需求还是奇葩不合理的)、前期的设计评审、中期调试结果的融入、小批量量产结果的融入等等。很多的设计都是吸取了教训之后,后面再进行改善优化的。相同功能的原理图,还不一定适用于不用的行业产品,因为行业标准、使用环境、功能细节这些都不一样。这是经过种种调试和“考验”的电路图,这中间你没有深度参与进来,看不懂,太正常不过了。
4、选型是一件难事
再来说一说楼主说的不知道如何选型。选型没那么简单。
1. 元器件的关键参数多,不同电路,选型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2. 元器件的特性多,选型忽略其重要特性,导致实际项目出问题;
3. 电子元器件种类特别多;
4. 同种元器件的分类非常多,优缺点、侧重点都不一样;说了这么多,不是劝退贴,只想说电学的学习,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学几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习惯和学习方法后,后面就会海阔天空一些,不至于这么迷茫。
当然学习是痛苦的,持续学习才能持续的进步。
全文完,我们下一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