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变换器的前世今生

大家好,我是电源漫谈,很高兴和各位一起分享我的60原创文章,喜欢和支持我的工程师,一定记得给我点赞、收藏、分享。

反激变换器是常见的一种变换器,主要用于小功率场合。在大功率系统的辅助电源,及一些特殊应用中有广泛的使用,本文详细探讨其拓扑的形成及直流特性。

一.反激变换器的拓扑演变

图1 传统的BUCK-BOOST拓扑

反激变换器是基于BUCK-BOOST变换器演变而来,如图1所示,这里采用一个mosfet和一个diode来作为开关。

图2 BUCK-BOOST拓扑的变形1

当电感绕组改为两个绕组并联时,如图2所示,匝比为1:1,这时电感的基本功能没什么变化,它和单个的电感等效。

图3 BUCK-BOOST的拓扑变形2

当我们将两个并联绕组分开时,当Q1导通时,其中一个绕组会使用,而D1导通时,另一个绕组才会使用,从整体上看,虽然两个绕组没有连接在一起,但是其总电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电流在两种状态下分布在不同的绕组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电感本身包含一个磁芯,在图2和图3的两种拓扑形式中,磁芯中的磁场是一样的。

图4 BUCK-BOOST变换器的拓扑变形3

 

将图3中的BUCK-BOOST拓扑做一定变化,将1:1的匝数比改为1:n以便适应更宽的工作电压,同时将开关Q1放到原边的对地端,方便驱动,变压器的极性标示做一个翻转,那么负输出电压就可以变为正输出电压。

 

图5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

尽管这个双绕组变压器,和一般的变压器标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更确切的这个双绕组变压器叫做双绕组电感,这就是反激变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原边和副边的绕组上的电流不会同时存在。在图5中,我们通过磁化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模型来替换双绕组变压器,这里磁化电感LM的功能和BUCK-BOOST变换器的电感的功能一样。

 

二.反激变换器的基本状态分析

图6 反激变换器开关状态1

图7 反激变换器开关状态2

图6和图7我们给出的电路是反激变换器的两种状态,状态1是当开关Q1导通时,输入源Vg的能量存储在磁化电感中,当二极管D1导通时,LM中存储的能量传递到输出端,这里变压器中两个绕组的电流和电压关系根据匝比去换算。

图8 反激变换器在CCM模式下的典型波形

在状态1中,当Q1导通时,如图6所示,电感电压vl,电容电流ic,直流源ig由下面的式子给出来。

图9 反激变换器状态1的关系式

注意,这里电感上的电压为输入源电压VG,而输出电容的电流是负载上的电流(此处我们规定了流入电容的电流为正电流),原边源的电流ig就是磁化电感上的电流i(此时变压器副边绕组断开)。

 

此时,我们做一个假定和近似,假定电感工作在CCM模式下,电感的电流纹波比较小,电容的电压纹波较小,所以磁化电感上的电流可以忽略纹波用直流分量表示I,电容上的电压也可以忽略纹波,用直流分量V表示。

 

图10 反激变换器状态1的近似关系式

另一个子状态,就是二极管D1导通的时候,晶体管Q1关断,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电感上的电压vl,电容上的电流ic,直流源的电流ig如下式图11表示。

图11 反激变换器状态2的关系式

 

针对小纹波近似表达,我们得到如下图12的表达式。

图12 反激变换器状态2的近似关系式

三.反激变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获取

在磁化电感上面,应用伏秒平衡原理,就可以得到如下的表达式。

图13 电感伏秒平衡关系

根据稳定状态下,电感伏秒积为0,可以由上式得到反激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直流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 反激变换器直流关系

从反激的输入输出基本关系来看,它非常类似于BUCK-BOOST的输入输出基本关系,但是多了变压器匝比这个系数。

应用输出电容的电荷平衡原理,可以得到如下图15所示的关系。

图15 电容的安秒平衡关系

由上式15可以得到输出电流和负载的关系,如图16所示。

图16 磁化电流的基本关系

因此可知,原边磁化电流I和负载电阻,匝比,输出电压,占空比相关。

 

源电流的DC分量,主要是在Q1开关导通时,如图17所示。

图17 源电流直流分量

 

接下来,就可以基于以上图15,16,17三个表达式,得到反激变换器的直流分量等效电路。

图18 反激变换器直流分量等效电路1

由上述等效电路可知,输入端Vg电压源取决于D*Vg电压源,而Ig又取决于D*I电流源,D*Vg电压源和(1-D)*V/n电压源是等效的,而对于输出端来说,(1-D)*I/n这个电流源等于V/R,这里输入和输出端都是等下为电流源结构,中间电路等效为电压源结构。

图19 反激变换器的直流分量等效电路2

上述图18可以通过变压器去替换受控电源,此电路包含1:D的buck转换环节,且包含(1-D):1的boost转换环节,且增加了n这个匝比系数。

 

四.反激变换器的优缺点分析

反激变换器通常用于较小的功率等级,它的典型优势是元器件个数较少,如果要实现多路输出的话,每一个额外的输出仅仅需要增加一个额外的绕组,及整流二极管和输出电容。

 

相比较于半桥,全桥,双管正激等和BUCK相关的电路,反激变换器有一些缺点,如较大的电压应力,及较差的较差调整率。峰值的晶体管电压,等于输入电压Vg加上副边反射电压V/n,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观察到一些和变压器漏感相关的振铃部分。

 

另一方面,一般反激变换器的磁化电流是单极性的,所以,仅仅一半的磁芯B/H曲线得以利用,所以磁化电流必然包含一个较大的直流分量。

 

在实际的反激变压器设计中,往往电感设置为DCM模式,使得电感LM较小,然而,DCM模式运行的代价是较大的晶体管,二极管,滤波电容等的峰值电流。

 

相反,CCM模式的反激变换器的LM相当大,因此变压器较大,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晶体管,二极管,输出电容的峰值电流较小。

 

总结,本文基于BUCK-BOOST电路到反激变换器的拓扑演变说起,讨论了反激变换器的基本工作状态,获取到了其直流等效电路模型,并说明其和BUCK-BOOST电路的本质相同。最后简述反激变换器相对于BUCK类型的变换器来说具有的一些典型优缺点。

参考文献: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子星球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与稿件投诉,请联系:editor@netbroad.com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赞 4
收藏 12
关注 375
成为作者 赚取收益
全部留言
0/200
  • dy-fstcICj3 2022-11-07 09:08
    感谢分享
    回复 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