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小伙伴在看到标题时已经蒙圈,那么多存储器该怎么区分呢?建议收藏起来,忘记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
一:按存储类型分类的话,主要分为两大类1:易失性存储器这类存储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断电了数据会直接丢失。那易失性存储器又分为以下几类:(1)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特点:基于晶体管状态存储数据,无需刷新,访问速度快,功耗低,但成本高、密度低。应用:CPU缓存、高速缓存。
(2)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特点:基于电容器存储电荷,需周期性刷新,密度高、成本低,但速度低于SRAM。应用:计算机主内存。
(3)DDR(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特点:在SDRAM基础上实现双倍数据传输速率,带宽高。应用:台式机、服务器内存。
(4)LPDDR(低功耗双倍速率存储器)特点:专为移动设备优化,功耗更低,性能接近DDR。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2:非易失性存储器那这类存储就和易失性存储器的特征刚好反过来:那就是断电了数据不会丢失。那NAND Flash 就是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特点:基于浮栅晶体管存储电荷,容量大、成本低,但读写速度慢于DRAM。类型:SLC、MLC、TLC、QLC、PLC(按存储密度和寿命排序)。应用:固态硬盘(SSD)、闪存盘、eMMC/UFS的底层存储介质。
二:按集成存储方案分类1:eMMC(嵌入式多媒体卡)特点:集成NAND Flash和控制器,采用并行接口,接口简单但速度受限。应用:中低端手机、嵌入式设备存储。
2:UFS(通用闪存存储)特点:采用串行接口和全双工模式,速度显著高于eMMC,延迟更低。应用:高端智能手机、高性能存储设备。
3:eMCP(嵌入式多芯片封装)特点:将NAND Flash与LPDDR集成在同一封装中,简化设计。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存储+内存组合方案。
4:uMCP(超高集成多芯片封装)特点:在eMCP基础上提升存储密度和性能,支持更高容量和速度。应用:高端移动设备、高性能嵌入式系统。
最后,用表格对比一下:
总结:
SRAM vs DRAM:
SRAM速度更快、无需刷新,但成本高;
DRAM密度高、需刷新,用于主内存。
DDR vs LPDDR:DDR面向高性能计算,LPDDR专为移动设备优化功耗。
NAND vs eMMC/UFS:NAND是底层存储介质,eMMC/UFS是集成控制器的高级封装方案。
eMCP vs uMCP:uMCP集成度和性能更高,适用于大容量需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