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变压器提高效率探讨?

本人设计 一款反激电源,变压器采用三民治绕法,原次级匝比为2,原边绕组44圈,次边绕组22圈,辅助绕组9圈,初级

电感量650UH,现测得初级侧漏感20UH,整体电源效率85%。现在想进一步提高电源的效率(目前设计为8W)。

想请教各路坛友高人,变压器漏感有什么工艺可以降低,还有整机效率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

 

全部回复(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pv1986
LV.4
2
2011-11-22 22:34

求坛友高手解答

0
回复
2011-11-22 22:39
@pv1986
求坛友高手解答
三明治绕法基本可以降低漏感,不知道楼主设计的方案漏感是多少?同时还可以调节RCD箝位i电路、次级整流二极管RC吸收回路等来降低损耗。请大家补充。
0
回复
pv1986
LV.4
4
2011-11-22 22:55
@笨小孩1114
三明治绕法基本可以降低漏感,不知道楼主设计的方案漏感是多少?同时还可以调节RCD箝位i电路、次级整流二极管RC吸收回路等来降低损耗。请大家补充。

初级侧漏感是20UH,请教RCD嵌位电路降低损耗公式或者经验是什么,次级整流二极管没有加RC吸收回路哦,望有经验的高手指点迷津!

0
回复
2011-11-22 23:01
@pv1986
初级侧漏感是20UH,请教RCD嵌位电路降低损耗公式或者经验是什么,次级整流二极管没有加RC吸收回路哦,望有经验的高手指点迷津!

RCD箝位电路的计算相对次级比较复杂一点。但是,自己可以先找资料看一下。下面是次级RC吸收回路的一种算法,可以参考一下:

次级整流管的RC吸收回路的设计主要靠调试,以前CMG大师有很详细的论证,这一方面我也试验过,方法如下:

1.测量次级二极管引起的尖峰频率 fo

2.在二极管上面并联电容,不断加大电容值Cx,直到步骤1的频率变为 fo/2 ;根据LC谐振公式,频率的平方反比于电容,因此,推算出分布电容为 Co=Cx/3;然后根据 Co fo 推算分布电感  Lo

3.计算特征阻抗:Z= Lo/Co开根号。

4.RC吸收回路:电阻等于特征阻抗,即R=Z,这样子LC谐振在临界阻尼,刚好没有尖峰;电容值CCo5~10倍皆可以,电容足够大,以免影响回路的分布电容,导致 Z 值偏移,吸收效果不好,或者根据C值再微调R

0
回复
pv1986
LV.4
6
2011-12-05 10:09
@笨小孩1114
RCD箝位电路的计算相对次级比较复杂一点。但是,自己可以先找资料看一下。下面是次级RC吸收回路的一种算法,可以参考一下:次级整流管的RC吸收回路的设计主要靠调试,以前CMG大师有很详细的论证,这一方面我也试验过,方法如下:1.测量次级二极管引起的尖峰频率fo;2.在二极管上面并联电容,不断加大电容值Cx,直到步骤1的频率变为fo/2;根据LC谐振公式,频率的平方反比于电容,因此,推算出分布电容为Co=Cx/3;然后根据Co和fo推算分布电感 Lo;3.计算特征阻抗:Z=Lo/Co开根号。4.RC吸收回路:电阻等于特征阻抗,即R=Z,这样子LC谐振在临界阻尼,刚好没有尖峰;电容值C取Co的5~10倍皆可以,电容足够大,以免影响回路的分布电容,导致Z值偏移,吸收效果不好,或者根据C值再微调R。

谢谢你的讲解!

还想请教个问题,变压器在确定初次级匝数比的时候,

计算出来的各级圈数对稳定度和精度更高?各圈数是怎么确定的!!

0
回复
2011-12-05 19:53
@pv1986
谢谢你的讲解!还想请教个问题,变压器在确定初次级匝数比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各级圈数对稳定度和精度更高?各圈数是怎么确定的!!

如果是样品,自己可以绕制你个测试。等样品测试OK,批量时就要让厂家注意啦。

按照你最终的参数去选择。一致性要好,这个也就是你说的稳定度和精度吧。

具体匝数的确定你可以在论坛里面找找相关变压器的设计。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0
回复
pv1986
LV.4
8
2011-12-06 09:29
@笨小孩1114
如果是样品,自己可以绕制你个测试。等样品测试OK,批量时就要让厂家注意啦。按照你最终的参数去选择。一致性要好,这个也就是你说的稳定度和精度吧。具体匝数的确定你可以在论坛里面找找相关变压器的设计。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谢谢!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