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高频无极灯EMC整改实例经验献给大家

     我做了这么久的无极灯发现很多厂家从来都不交流技术,因为是新技术,各个都是建起堡垒,关门闭户的造飞机的造飞机,造坦克的造坦克,整天的说哪个哪个做得垃圾,我的做得最新,我最好,攻击来攻击去的,抄来抄去的,不但技术没有什么突破点,遇到问题也不解决,总是欺骗客户掩埋各种缺陷,这样也影响了整个市场形象,甚至整个无极灯业界,情况搞成这样自己也有点不想做无极灯,加上自己打着光棍快30的人了,也该要回家结婚,现在自己的一些经验也不想埋没在自己电脑里,也想发出来让大家看看,可以参照做为基础,综合自己的技术来解决做好无极灯。

    大家都知道无极灯目前还是一个发展阶段,因采用电磁放电激发紫外线产生光能,所以基本摆脱象荧光灯灯丝,以及有电极之类所受的缺陷影响,并且光效也达到了
55~68lm/W(高频灯),低频也达到(85~90 lm/W,光衰也很小,并且最好的是有良好的显色性,可以达到0.8以上,对于显色性可以说在荧光灯界中已经是排老大了,但任何东西都无完美,做过无极灯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做高频灯的,传导和辐射基本是坟墓,很多都被卡死在传导和辐射中,去了CQC网站一查,在国内一百多家无极灯厂家就有几家能真正过3C的,这几家之中大部分都是做低频灯,高频灯就只有这么一两家,再因自己也整改了3个多月的EMC了,东西改了又改,板子打了又打,把供应商打烦了,老板也打烦了,这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个技术的难度,难到难以想象,在那时间里我几乎天天呆在屏蔽房里过日,连太阳跑到什么位置了也不知道,华标跑了N次,每次都是低着头回到公司,因此自己也感到身心疲惫,那种滋味苦啊!所以…..恨自己为什么是做无极灯的。

      因无极灯都是出来不久的新东西,所以技术和有关的资料都很缺乏,也没有任何的书籍,尤其整改EMC方面的资料,虽然在书上和网上能找到一些常见的常规方法,但按照去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把我自己所整改的EMC实验的经过详细贡献给大家.下面我就以大功率165W的高频灯为例,这是第一次预测的结果,看了这张图就是所谓的高频灯,高到什么地步了?这是传导的,还有辐射的。




这是辐射的!



     图中的传导实测功率为180W,不难看出,这个9K2M的范围是PFC所产生的斜波,这里低频部分(400K以下的可以加大共模电感或增加X电容都可解决),这里最严重的还是逆变部分的主频和倍频(2.5~25M的范围),开始将Q1.Q2G去掉2.2Ω电阻发现还不如以前的好(图3),所以G极串个电阻是很有必要的,但损耗多少都会增加,如果数值过大会降低驱动能力,温升加高,所以选用还是10Ω以下为好。



                                                图3


       Q1.Q2DS极并联22P电容,此时功率为131W,温度严重升高,但还是很不理想,如下图。



     刚开始我还以为降低频率可以好点,当尝试将主频降低,但结果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更差,主频却往回跑了,降多少都没有什么变化,在升高主频还反而往前跑,基本没作用,8~25M的斜波也存在,更没有衰减。



                                               图4


     在Q1.Q2.D极,D6各串入一只珠后测试如图5所示。



                                                 图5


      由此,逆变部分该用的都已经全用上最常用的招数还是无效,但毕竟水平有限,逆变部分的根源的斜波也无法抑制,现在只能更改滤波器了,电源滤波部分如图A所示,



                                              图A


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将L1L2电感分别从1~40mH之间更改测试(原先计算过的参考数值根本无效),但还是不能滤除逆变部分的斜波,甚至前面100K范围都不能过,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增加了一组180uH的差模电感,如图B的L3.L4。



                                             图B


      装上后测试发现后面部分斜波低了许多,如图6.



                                                                              图6


     但前低频部分面超的很严重,后将C2由原来0.1uF该为0.47uH,再将两只差模电感感量减少到100uH后测试如图7,情况大有转变,前面低频过的比较好。



                                               图7


     接下来是2.6M5.6M.7.8M.13M还剩下这几个点了,后将共模L1改为480uH,这时候功率为172.8W.如图8.



                                              图8


      后测试发现5.6M.7.8M.13M有所降低,现在还剩下2.6M主频还是有些严重,后来自己把示波器探头做成一只感应线圈在机内测试时发现限流电感辐射最强,由此分析机内干扰严重,尤其是在装面壳的时候更严重(这一点相信有些人可能遇到过这个现象,不管是什么产品,只要是高频大功率,用到过金属外壳的),因为大部分干扰信号在内部不断反射,而且距离也非常近,将引起大部分器件造成干扰,尤其EMC电感最敏感,因它也是一只感应器件,严格的说它也成了一只接收天线,还有走线太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还是放回到电源线中去了,所以盖子一装就超的更重就是这个原因。最后我把逆变部分用屏蔽壳把所有的器件都全部封闭起来,虽然屏蔽壳材料有很多种,我们常用的是铝材料,但对于屏蔽效果发现,高频的还是铜和铁稍微好一点,但铜材料价格非常的贵,铁的导热性太差,(因MOS管都是通过屏蔽壳紧铁于外客散热的),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屏蔽低频磁场,但热阻大,对散热不好,极易引起温度升高造成系统不稳定,最后还是使用铜了,当全部屏蔽好后测试如图9。



                                                 图9


     从中可以看出,屏蔽后也起了效果,但主频还是下不去,最后干脆再增加一组差模电感,感量为30uH,如图C的L5.L6。



                                          图C


     测试后主频斜波已有所降低,但余量也偏于上限,一共使用了四级滤波器,真是代价惨重。









调试后的总结,但还是有些不明。


1.无极灯工作于高压,高频状态,再因MOS的Ciss,Coss等结间容量都很大,工作起来也非常的复杂,不管是导通还是截止状态,往往会导致难以控制的高次谐波,以及PCB走线也很重要,因为不是能连起来就这么简单,低频电路还说的过去,自己以前比较严重的PCB板都是走线比较细长的,最后布线改成粗而短,尤其电流大部分,接地面积要大,测试后就稍微好些。


2.国内测试无极灯没有一个测试标准,使用的是国外的标准。


3.辐射还是很难彻底解决,只能减轻,但辐射超过60DBuV对于医学角度看,对人体长期受到高频辐射是否有害?


4.磁材一致性不好,比如同一台调好的机,把振荡磁环换了一个后测试数据与原来误差非常大,甚至更原重,但感量基本相同,其原因不明。

     如有不对之处也请高手指正,以防止误人误己,或有什么好建议也可一起交流技术。


全部回复(6)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0-03-09 14:00

看不到图,这是为什么呢?

0
回复
nod32
LV.4
3
2010-03-12 17:18

无图无真相~~~~!

0
回复
jsghhghh
LV.1
4
2010-03-12 19:37

看不到图片~~~~~~~

0
回复
zhl9773
LV.1
5
2010-03-26 12:47
@jsghhghh
看不到图片~~~~~~~

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难啊。

0
回复
2010-04-05 16:53
@zhl9773
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难啊。

真是对不起,把大家给忽悠了,所有图片都是来自我QQ空间里面的,没想到QQ空间图片不给外联,所以看不见,如大家要看,可以直接到我空间去http://user.qzone.qq.com/214898540/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214898540&ADSESSION=1270456320&ADTAG=CLIENT.QQ.2587_Mysrv.0或者加我QQ也行。我QQ214898540。

0
回复
scenery
LV.6
7
2010-04-14 17:22
@chenricheng
真是对不起,把大家给忽悠了,所有图片都是来自我QQ空间里面的,没想到QQ空间图片不给外联,所以看不见,如大家要看,可以直接到我空间去http://user.qzone.qq.com/214898540/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214898540&ADSESSION=1270456320&ADTAG=CLIENT.QQ.2587_Mysrv.0或者加我QQ也行。我QQ214898540。

不错嘛你,赞一个,虽然没有看到图!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