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您好, 登录| 注册|

125KW三电平三相光伏逆变器开发成功,和大家一起讨论此技术及其发展与前景

  • 2013-09-30 12:48
  • milandini

    LV.0
  • 3.1w

    浏览

  • 92

    回复

  • 0

    获赞

  • 我的125KW三电平三项光伏逆变器已经成功有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紧张的产品优化过程中。

    在设计期间遇见了很多场内场外的困扰,老板的怀疑,同事的嫉妒与排挤,工作量的压力山大,市场的热切需求。

    但是最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将东西做了出来。回首看去已是感慨良深。

    tek00567

    tek00572

     

    在设计本三电平三相逆变器的时候,没有性价比高且更合理的驱动器,适配板,接口板以及驱动电源等作为参考。

    全部都是我先规划好,通过系统级仿真进行性能摸底和排查。并最终确定实际的产品形式。

    大家知道,三电平不好搞定的原因主要是:

    1、一个桥臂里开关管数量多了一倍,算法较两电平复杂很多,我前期搭建了一个算法模型进行了摸底;

    2、因为开关管数量多了一倍,因此整个系统的开关模型多了几十倍。且由于IGBT是一个开关器件,有较大的寄生参数,因此在开关过程中的传导问题与传统的三相半桥系统比较差;

    3、三电平系统电路输入侧有一个中点电位点,因此导致系统中生成了三个环路,带来的辐射问题也比较突出;

    4、中点电位在开关过程中是跳跃不停的,抑制中点电位漂移是比较难处理的。我在实验中根据对IGBT器件、安规、EMC和系统集成的经验和认识。无需算法修改,也无需外加辅助电路的情况下,顺利地抑制了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每个IGBT输出的Vce都基本上等于方波,无振荡或跌落。

      

     

    tek00569

     

    欢迎与大家多交流沟通。

     

    同是电子工程师,请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

    0人已赞

    编辑 举报

    LV.1

    4064894

    1454671

    13

    91897

    说说你的看法

  • LV.

    @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取消
    发送
  •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回复(92)

  • milandini

    LV.1

    2013-09-30 15:54

    @

    基于相同的寄生参数,仅仅是拓扑结构的不同(传统半桥三相逆变器&I型三电平三相逆变器)

     

    传统半桥型三相逆变器的传导EMI特性模拟

     

    I型三电平三相逆变器的传导EMI特性模拟

     

    两者之间的对比

     

    作为器件本身,IGBT就是应用在高压领域的开关器件。

    现在各大厂的IGBT为了减小开关损耗,不断加快IGBT的Ton及Toff。

    伴随这开关动作的发生,伴随着的即是dV/dt以及dI/dt的快速变化。

    而IGBT是连接到散热器上的,通过散热器形成了一个个寄生电容,这就是耦合的通路。

    特别是三电平,IGBT的数量增多了,开关切换的复杂性增加了,增大了被骚扰的可能性。不仅仅传导也包括辐射。

    因此在设计三电平逆变器IGBT的驱动器时必须在EMI方面多下功夫。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4983

    1454671

    13

    91897

    取消
    发送
    2
  • 逆变器学习

    LV.1

    2013-10-03 16:12

    @

    不知兄台是如何解决中点平衡问题的?增大母线电容?电路结构布局?还有你贴的第一个图的工频周期是月27毫秒,应该是离网的波形吧?
    2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653

    1454671

    13

    456704

    取消
    发送
    3
  • tampo

    LV.1

    2013-10-03 21:13

    @

    兄台当初怎会选用I型而不是T行呢??
    目前我在制作T型中。
    还有想请教,看兄台的PWM打12.5kHz,请问你的ADC取样频率多少??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681

    1454671

    13

    50212

    取消
    发送
    4
  • milandini

    LV.1

    2013-10-03 21:15

    @逆变器学习

    不知兄台是如何解决中点平衡问题的?增大母线电容?电路结构布局?还有你贴的第一个图的工频周期是月27毫秒,应该是离网的波形吧?

    兄弟,您好,十一期间带老婆到处逛逛,回复得较晚,勿怪!

     

    是的,这是离网测试的波形。我从450V母线一直测试到860V母线,期间关注各个IGBT的Vce和Vge波形。并抓了线电压的波形。

    中点平衡问题也困惑了我很久。首先,必须得想清楚中点电位跳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系统是T型三电平,以这个系统来说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1#与4#的中点,也即是负载输出点的电平是随着1#与4#的开关动作而在+Vbus/2与-Vbus/2之间不停地跳跃。我的解决办法是一个系统性的处理。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682

    1454671

    13

    91897

    取消
    发送
    5
  • milandini

    LV.1

    2013-10-03 21:18

    @tampo

    兄台当初怎会选用I型而不是T行呢??
    目前我在制作T型中。
    还有想请教,看兄台的PWM打12.5kHz,请问你的ADC取样频率多少??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极管钳位导致充放电回路不一致,会带来比较麻烦的EMI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分析,T型只有1#与4#管走功率,2#与3#只是角度补偿。因此损耗基本都发生在1#与4#上。

    而I型1#、2#、3#与4#都要过功率。再加上钳位二极管的损耗,因此I型三电平的效率并没有T型好。

    目前T型是三电平的主流。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683

    1454671

    13

    91897

    取消
    发送
    6
  • milandini

    LV.1

    2013-10-03 21:35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极管钳位导致充放电回路不一致,会带来比较麻烦的EMI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分析,T型只有1#与4#管走功率,2#与3#只是角度补偿。因此损耗基本都发生在1#与4#上。

    而I型1#、2#、3#与4#都要过功率。再加上钳位二极管的损耗,因此I型三电平的效率并没有T型好。

    目前T型是三电平的主流。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690

    1454671

    13

    91897

    取消
    发送
    7
  • 逆变器学习

    LV.1

    2013-10-03 22:41

    @milandini

    兄弟,您好,十一期间带老婆到处逛逛,回复得较晚,勿怪!

     

    是的,这是离网测试的波形。我从450V母线一直测试到860V母线,期间关注各个IGBT的Vce和Vge波形。并抓了线电压的波形。

    中点平衡问题也困惑了我很久。首先,必须得想清楚中点电位跳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系统是T型三电平,以这个系统来说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1#与4#的中点,也即是负载输出点的电平是随着1#与4#的开关动作而在+Vbus/2与-Vbus/2之间不停地跳跃。我的解决办法是一个系统性的处理。

    不知兄台可否贴上并网电流波形,欣赏一下,呵呵!

    另,请问兄台为何开发125KW的光伏逆变器机型?效率比两电平的更高?还是体积更小成本更低?还是想以后多台并联做500KW啊?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704

    1454671

    13

    456704

    取消
    发送
    8
  • milandini

    LV.1

    2013-10-04 07:51

    @逆变器学习

    不知兄台可否贴上并网电流波形,欣赏一下,呵呵!

    另,请问兄台为何开发125KW的光伏逆变器机型?效率比两电平的更高?还是体积更小成本更低?还是想以后多台并联做500KW啊?

    在提高了开关管的开关频率之后,三电平效率肯定比两电平更高。损耗要小。

    发热也会小一些,热设计可以做得更紧凑,用更小的结构或散热器。

    三电平在高频下有优势。

    且由于谐波含量小,滤波器也可以做小一些。

    总体来说,有两大优势:谐波含量小、成本。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743

    1454671

    13

    91897

    取消
    发送
    9
  • tampo

    LV.1

    2013-10-04 09:24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极管钳位导致充放电回路不一致,会带来比较麻烦的EMI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分析,T型只有1#与4#管走功率,2#与3#只是角度补偿。因此损耗基本都发生在1#与4#上。

    而I型1#、2#、3#与4#都要过功率。再加上钳位二极管的损耗,因此I型三电平的效率并没有T型好。

    目前T型是三电平的主流。

    当初有个IGBT供应商说我怎做T型的?很奇怪,他说大家都做I型的,害的我心里不踏实。
    兄弟遇到的困扰我也有(忌妒与怀疑),我是做UPS的,目前已做出3KW的功率,与兄弟你还差很大一节呢! 呵呵!
    英雄所见略同。兄弟的话让我大大安心了!兄弟你是个好模范!节庆愉快!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754

    1454671

    13

    50212

    取消
    发送
    10
  • tampo

    LV.1

    2013-10-04 09:46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极管钳位导致充放电回路不一致,会带来比较麻烦的EMI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分析,T型只有1#与4#管走功率,2#与3#只是角度补偿。因此损耗基本都发生在1#与4#上。

    而I型1#、2#、3#与4#都要过功率。再加上钳位二极管的损耗,因此I型三电平的效率并没有T型好。

    目前T型是三电平的主流。

      我测量R与S相电感前的电压,怎与兄台的不同??

     

    0

    设为最佳答案

    置顶

    编辑

    删除

    举报

    #该内容仅管理员可见#

    #回复内容已被删除#

    #该内容正在审核#

    回复:

    4065759

    1454671

    13

    50212

    取消
    发送
    11
  • 现在还没有回复呢,说说你的想法

    1 2 3 4 5 6  
  •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举报有害信息

  • 已超出发布时间24小时,无法编辑与删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广告服务 会议服务 电子星球APP 网站地图 不良信息举报 热线:400-003-2006
    © 2002-2021 Netbroad(网博互动)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 11006234号-2 联网备案号:1201040200074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津B2-201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