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关于反激式多路输出电源平恒问题的探讨!!!

各位大侠知道,反激式多路输出电源各组间的负载调整率比较差.即,在各组功率不平恒时,各组带载时电压波动很大,电压稳定性不好.
请问各位有没有好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全部回复(3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zhlun
LV.6
2
2006-12-20 08:39
对此,在PI的论坛上有高人说过:在输出端各组中,按比例串入电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法效果很小,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带来系统的不稳定.
各位有更好的方法,提出来,共同讨论.
0
回复
zhlun
LV.6
3
2006-12-20 08:44
还有,在变压器绕制时次级采用串联绕法会有所改善,但,光靠此法所起的作用还是很不够.而且,此法如果在输出端各组为低电压大电流时,变压器绕制起来难度较大.
0
回复
2006-12-20 08:48
@zhlun
还有,在变压器绕制时次级采用串联绕法会有所改善,但,光靠此法所起的作用还是很不够.而且,此法如果在输出端各组为低电压大电流时,变压器绕制起来难度较大.
对啊,两路输出的还好说,就怕多路输出,真是不知道怎么控制才好,这可能就是反激式拓扑的一大弊端
0
回复
zhlun
LV.6
5
2006-12-20 09:01
@求知星际
对啊,两路输出的还好说,就怕多路输出,真是不知道怎么控制才好,这可能就是反激式拓扑的一大弊端
TO:求知星际,说说你有些什么好的办法?谢谢!
0
回复
zhlun
LV.6
6
2006-12-20 09:50
怎么没人说话呀,自己来顶!
0
回复
zhlun
LV.6
7
2006-12-20 10:05
@zhlun
对此,在PI的论坛上有高人说过:在输出端各组中,按比例串入电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法效果很小,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带来系统的不稳定.各位有更好的方法,提出来,共同讨论.
ding
0
回复
rhett
LV.8
8
2006-12-20 23:02
@zhlun
对此,在PI的论坛上有高人说过:在输出端各组中,按比例串入电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法效果很小,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带来系统的不稳定.各位有更好的方法,提出来,共同讨论.
你说的这个方法听说过,当好象是按匝比平方的比列吧!
0
回复
zhlun
LV.6
9
2006-12-22 09:20
@rhett
你说的这个方法听说过,当好象是按匝比平方的比列吧!
我试过了,基本上没有效果,不知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
0
回复
zhlun
LV.6
10
2006-12-22 09:20
@zhlun
ding
没人说话,我自己顶.
0
回复
zcmfly
LV.4
11
2006-12-22 11:00
@zhlun
怎么没人说话呀,自己来顶!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
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
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 3匝,漏感1uH,12V 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 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
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 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
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0
回复
liuliang
LV.5
12
2006-12-22 16:15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有道理,谢谢!
0
回复
rhett
LV.8
13
2006-12-22 19:13
@zhlun
我试过了,基本上没有效果,不知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
可能是把,这个主要还是要看你的变压器和反馈的设计是否合理,他给的那个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0
回复
rhett
LV.8
14
2006-12-22 19:15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全搬来了,这是一段好东西.
0
回复
zcmfly
LV.4
15
2006-12-22 19:38
@rhett
可能是把,这个主要还是要看你的变压器和反馈的设计是否合理,他给的那个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嘿嘿,要求太高实在不行还是考虑DC-DC吧.增加一些成本
pc电源就常用磁放大做3.3V电路.
0
回复
zhlun
LV.6
16
2006-12-24 21:01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很详细,非常感谢!不过,在最后所说的那段:将两个二极管叠加,这样如果在两组同为大电流的情况下,二极管的损耗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对二极管的要求就高出很多,而且对整机功耗也增加很多,效率下降.
个人拙见,望更多高人来讨论.
0
回复
zhlun
LV.6
17
2006-12-24 21:03
@zhlun
很详细,非常感谢!不过,在最后所说的那段:将两个二极管叠加,这样如果在两组同为大电流的情况下,二极管的损耗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对二极管的要求就高出很多,而且对整机功耗也增加很多,效率下降.个人拙见,望更多高人来讨论.
各位DX,多多发表您的高见!!!
0
回复
xiaob
LV.4
18
2006-12-25 09:57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这种方法是牺牲效率的,牺牲应力,而且不一定可行的!!
0
回复
小张
LV.2
19
2006-12-25 10:41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应该不能只要漏感匹配就可以了吧?那也要稳压电路吧,
有实际试过吗?
效果怎么样?
现在有个电源:
输入:85-265
输出:5V/0.7A;12V/0.1A;-12V/0.1A
调整率要求:任何输入电压,输出负载条件下各输出电压都是2%.
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吗?
0
回复
powercheng
LV.9
20
2006-12-25 10:41
@zcmfly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著.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2,电路方法,电压输出较高的绕组在整流管前面加一个小的磁珠或一个小的电感,人为增加其漏感,这样电流的变化率就接近于主输出,电压就稳定.3,电压相近的输出,如:3.3V5V,按我们的解释其漏感应该差别很小,这时就要把这两个绕组绕在同一层里面,甚至有时候5V要借用3.3的绕组,也就是所谓的堆叠绕法,来保证其漏感比.另外有时候电压不平衡是由于算出的匝数不为整数造成的,如半匝,当然半匝是有办法绕的,但半匝的绕法也是很危险的(可参考其他资料),这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压降来调整,如12V用7匝,5V用3匝,如果发现12V偏高,则12V借用5V的3匝,但剩下的4匝的起点从5V输出的整流管后面连接,则12V的整流管的压降为两组输出整流管的压降和,如:0.5(5V)+0.7(12V)=1.2V,另外12V输出负载变化时,其电流必然引起5V整流管的压降变化,也就是5V输出变化,而5V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整,这样也间接控制了12V.  CMG说的,望笑讷,嘿嘿
经典,经典,多谢,顶起!
0
回复
zhlun
LV.6
21
2006-12-29 08:46
@小张
应该不能只要漏感匹配就可以了吧?那也要稳压电路吧,有实际试过吗?效果怎么样?现在有个电源:输入:85-265输出:5V/0.7A;12V/0.1A;-12V/0.1A调整率要求:任何输入电压,输出负载条件下各输出电压都是2%.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吗?
0.1A好做啊,再在后面加线性稳压,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的要求吧.
0
回复
zhlun
LV.6
22
2006-12-29 08:50
@xiaob
这种方法是牺牲效率的,牺牲应力,而且不一定可行的!!
牺牲效率问题倒不是很大,应力如果输出电压高时有点麻烦.而最大的问题是系统有可能出现不稳定.
0
回复
zhlun
LV.6
23
2006-12-29 08:56
@zhlun
怎么没人说话呀,自己来顶!
怎么说话的人这么少呀?
0
回复
落木源
LV.8
24
2006-12-29 09:18
@小张
应该不能只要漏感匹配就可以了吧?那也要稳压电路吧,有实际试过吗?效果怎么样?现在有个电源:输入:85-265输出:5V/0.7A;12V/0.1A;-12V/0.1A调整率要求:任何输入电压,输出负载条件下各输出电压都是2%.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吗?
肯定是不行的.仅负载调整率就达不到.
0
回复
hotsps
LV.7
25
2006-12-29 09:23
@小张
应该不能只要漏感匹配就可以了吧?那也要稳压电路吧,有实际试过吗?效果怎么样?现在有个电源:输入:85-265输出:5V/0.7A;12V/0.1A;-12V/0.1A调整率要求:任何输入电压,输出负载条件下各输出电压都是2%.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吗?
后面不加二次稳压是做不到的,一般我是做到5%,而且还有规定最小负载.
0
回复
小张
LV.2
26
2006-12-29 09:45
@hotsps
后面不加二次稳压是做不到的,一般我是做到5%,而且还有规定最小负载.
加线性稳压是可以做到.无需最小负载.
但是次级线性稳压电路的短路保护怎么做才可靠呢?注意:+-12V和5V不共地.(输出全部空载时短路,要初级要打嗝.解除要自动恢复.)
请指教!
0
回复
zhlun
LV.6
27
2006-12-31 12:19
@小张
加线性稳压是可以做到.无需最小负载.但是次级线性稳压电路的短路保护怎么做才可靠呢?注意:+-12V和5V不共地.(输出全部空载时短路,要初级要打嗝.解除要自动恢复.)请指教!
这个主要告前面主电路了.要做得很好才行
0
回复
hotsps
LV.7
28
2007-01-02 09:55
@小张
加线性稳压是可以做到.无需最小负载.但是次级线性稳压电路的短路保护怎么做才可靠呢?注意:+-12V和5V不共地.(输出全部空载时短路,要初级要打嗝.解除要自动恢复.)请指教!
一般的三端稳压器都自带保护功能,比如78xx之类的,短路是没问题的,你要做到打嗝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0
回复
zhlun
LV.6
29
2007-01-02 22:28
@zhlun
这个主要告前面主电路了.要做得很好才行
这里怎么说话的人这么少呀?
0
回复
zhlun
LV.6
30
2007-01-02 22:29
@zhlun
对此,在PI的论坛上有高人说过:在输出端各组中,按比例串入电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法效果很小,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带来系统的不稳定.各位有更好的方法,提出来,共同讨论.
自己来顶!
0
回复
myship01
LV.5
31
2014-12-16 16:30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待机功耗是一个问题,若个绕组不加假负载的话,那电源是无法稳定的。也就是说带轻载或空载,与待机功耗这两个问题比较难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