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请教什么是数字感应加热什么是模拟感应加热啊?

玩这个的都说数字的好,不知道数字的和模拟的到底有啥区别呢,求赐教!

谢谢!

全部回复(2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irex
LV.5
2
2013-03-16 11:23

數字感應 : 感應運行發生以軟件形式動作. 如用 51 AVR DSP ARM 等 MCU

優點: 高彈性度可以完成複雜程控感應,高智能化,增加動作或特性只要修改軟件既可,無須動硬件.成本低.

缺點: 開發者較需專業能力.

模擬感應 : 感應運行發生以硬件形式動作. 如用 4046 325 ..... 包裝IC.

優點:只要電路正確既可運行

缺點:彈性不夠,在複雜動作要求下很難達成預期,成本也較高.難智能化.

0
回复
2013-03-18 16:25
@irex
數字感應:感應運行發生以軟件形式動作.如用51AVRDSPARM等MCU優點:高彈性度可以完成複雜程控感應,高智能化,增加動作或特性只要修改軟件既可,無須動硬件.成本低.缺點:開發者較需專業能力.模擬感應:感應運行發生以硬件形式動作.如用4046325.....包裝IC.優點:只要電路正確既可運行缺點:彈性不夠,在複雜動作要求下很難達成預期,成本也較高.難智能化.
纯技术角度上讲是数字先进一点。但是目前国内感应加热的现状,数字不一定比模擬好。批量状态下长时间不容易坏的机子就是最好的机子,其它什么都是瞎扯淡。功能再先进,再怎么高级,坏了还不是一堆废铁。
0
回复
MAO88
LV.3
4
2013-03-24 23:52
@4205250873
纯技术角度上讲是数字先进一点。但是目前国内感应加热的现状,数字不一定比模擬好。批量状态下长时间不容易坏的机子就是最好的机子,其它什么都是瞎扯淡。功能再先进,再怎么高级,坏了还不是一堆废铁。
**此帖已被管理员删除**
0
回复
2013-03-25 13:56
@MAO88
**此帖已被管理员删除**
老兄所言极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过我觉得集成化、数字化、小型化是产品设计的趋势。明天的趋势比今天的优势更重要。所以IH人还得看清行业发展态势。
0
回复
2013-03-25 13:59
@irex
數字感應:感應運行發生以軟件形式動作.如用51AVRDSPARM等MCU優點:高彈性度可以完成複雜程控感應,高智能化,增加動作或特性只要修改軟件既可,無須動硬件.成本低.缺點:開發者較需專業能力.模擬感應:感應運行發生以硬件形式動作.如用4046325.....包裝IC.優點:只要電路正確既可運行缺點:彈性不夠,在複雜動作要求下很難達成預期,成本也較高.難智能化.
请教下irex:目前做半桥控制,除了TI DSP,还有什么便宜点的方案?集成了PPG/COMP/ADC/等功能。
0
回复
irex
LV.5
7
2013-03-25 14:44
@三月天_
请教下irex:目前做半桥控制,除了TIDSP,还有什么便宜点的方案?集成了PPG/COMP/ADC/等功能。

其實任何MCU都可以,重點在軟件架構

我門使用 NXP936  MCU

把所有感應機制  諧震發生  PLL鎖相    等等保護內坎在 我門固有的 uPLC 核心理

整个感應除了 TLP250 外,沒有別的 集成電路

這不是說我門驕傲啥,而是告訴大家 感應理論機制  要結購建立

這樣電路不會複雜也不會浪費資源

下面是我門 15KW 機蕊照片及 NXP936 MCU(八位51)

 

 

0
回复
my.mai
LV.9
8
2013-03-25 15:50
@三月天_
请教下irex:目前做半桥控制,除了TIDSP,还有什么便宜点的方案?集成了PPG/COMP/ADC/等功能。
其实,几个IC,MCU,光耦,驱动片之类的,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少炸机,少出故障,利润已经回来了。很多人就是走入了死区。一个机子多一两百元的成本,对于几千元到过万元的设备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少维修一次,少炸机一次就可以了。多卖两三台设备,赚的钱都买好几箱IC了。
0
回复
igbtsy
LV.9
9
2013-03-25 17:12
@my.mai
其实,几个IC,MCU,光耦,驱动片之类的,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少炸机,少出故障,利润已经回来了。很多人就是走入了死区。一个机子多一两百元的成本,对于几千元到过万元的设备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少维修一次,少炸机一次就可以了。多卖两三台设备,赚的钱都买好几箱IC了。

麦工说得很对。做商用或做工业品的最大的追求是机子不要出故障,省了几百元。出去售后维修的路费、人工工资及各种费用要上千以上。但是做民品的就不是这样想法,一分一厘都在算。

我修了几个电压力锅、电饭锅。还是广东那边国内有名的大公司。主回路内温控开关电流几乎没有裕量而烧坏,橡皮密封圈又簿又小以至漏汽。塑料上盖锁扣没有加强筋,受热变形而关不上盖子。我都解决了,有的只能是土办法解决啊。

举个例子:我商用灶是用250V/5A的温控开关用在5V/1毫安的电路中啊。

0
回复
my.mai
LV.9
10
2013-03-25 17:24
@igbtsy
麦工说得很对。做商用或做工业品的最大的追求是机子不要出故障,省了几百元。出去售后维修的路费、人工工资及各种费用要上千以上。但是做民品的就不是这样想法,一分一厘都在算。我修了几个电压力锅、电饭锅。还是广东那边国内有名的大公司。主回路内温控开关电流几乎没有裕量而烧坏,橡皮密封圈又簿又小以至漏汽。塑料上盖锁扣没有加强筋,受热变形而关不上盖子。我都解决了,有的只能是土办法解决啊。举个例子:我商用灶是用250V/5A的温控开关用在5V/1毫安的电路中啊。
拼命的玩低价,玩降低成本,玩元件节省,最终就跟国内的逆变焊机一样,单相5KW的整机卖299元。
0
回复
igbtsy
LV.9
11
2013-03-25 19:54
@my.mai
拼命的玩低价,玩降低成本,玩元件节省,最终就跟国内的逆变焊机一样,单相5KW的整机卖299元。
5KW、8KW我一直用75A/1200V的模块二块组成全桥,5KW、8KW 用100A的模块做半桥也很少,那是因体积问题迫使用半桥的。
0
回复
jakehusonic
LV.4
12
2013-03-25 20:21
@igbtsy
麦工说得很对。做商用或做工业品的最大的追求是机子不要出故障,省了几百元。出去售后维修的路费、人工工资及各种费用要上千以上。但是做民品的就不是这样想法,一分一厘都在算。我修了几个电压力锅、电饭锅。还是广东那边国内有名的大公司。主回路内温控开关电流几乎没有裕量而烧坏,橡皮密封圈又簿又小以至漏汽。塑料上盖锁扣没有加强筋,受热变形而关不上盖子。我都解决了,有的只能是土办法解决啊。举个例子:我商用灶是用250V/5A的温控开关用在5V/1毫安的电路中啊。

有功率还小点的温度开关吗?

0
回复
irex
LV.5
13
2013-03-25 20:38
@my.mai
拼命的玩低价,玩降低成本,玩元件节省,最终就跟国内的逆变焊机一样,单相5KW的整机卖299元。
 麥工說的對, 5KW感應機是有可能降到299
但不同是”拼命”必須有”使命”為依託
否則就是不負責任亂投市場
對於電路而言,以未來趨勢頃向是”越簡單越好”
以現在的單片機MCU來說,其複合功能以相當完備與強盛
因此,再整體考慮下"能用”軟件”完成的就不用”硬件”來完成"
少一個零件既可少一分故障

數位感應與模擬區別,我上面有說其差異
但追求不是成本下降,而是功能增強
就目前現在感應界在改用數位感應概念時,往往使用”硬件”概念來寫程式
導致必須追求高速 DSP 來符合運行
實際上100Khz內感應機,在實驗經驗上其實根本不太需要
以下我整理幾個目前”數位感應界”的迷思,並解析技巧,
但必須注意因涉及商業利益,底下經驗只能如下解析,
有興趣的請自行解讀融入也可以搜尋本人電源網帖.本人不再解釋.

1.脈衝鎖相必須高速運算------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可以充份利用電晶體非線性放大(BE級 0-0.6V)寬非線性區就可以有效加大相位鑑別寬度.
再利用這與既時發送脈衝做比較,
很簡單的可以利用MCU位元判斷指令來加減頻率既可追相.
整個過程可以用4-6整個指令既可達到追相功能.
如此這樣只要在帶有時間計數器單片機就可以輕易完成追相.
整體時間中斷做IGBT輸出與追相,總計大約在20-30指令既可完成,
如換算每指令為0.5us整體處理時間不會超過15us;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輸出20Khz既25us(上下周),
那我們還有25-15=10us,這10us足夠讓MCU在做其他事情.

2.過載保護需要高速A/D-----實際上這是錯誤.
過載保護有兩大塊,分別是高頻電流過載保護,
這是流過IGBT諧振電流,這電流才是導致IGBT炸毀原因;
但我們可以試試想想;IGBT過流怎產生?
他產生是LC諧振,但這諧振怎來,這諧振源自IGBT輸出,
而IGBT輸出也源自MCU脈衝輸出.
這樣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原來IGBT諧振過載還是操控在MCU手上.
OK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在脈衝輸出時一起啟動A/D轉換.
以現在MCU A/D速度可以在3us-6us結束;
又剛剛我們說以20Khz感應加熱周期為25us,完成感應輸出為15us.
這我們可以看到一件可行的事情;就是把A/D轉換處發崁入這15us內;
換句話說A/D運行可以崁入脈衝輸出運行程式裏.
至於入電過載保護因為檢知最大值將發生將是脈衝1/2最高點上,
但這電流會被L/C Q直鎖定,
換角度說只要 LC選對;整流模塊選對,入
電過載反應速度容忍度可以達”秒”計,
也就是他反應處理程是放在那片段連續10us MCU時間段,就足夠了.

3.死區需要高速MCU來處理-----實際上不需要,他一樣可以崁在那15us脈衝處理時間段既可.

上述這三點實際上就是數位感應竅門,剩下很多控制 
比如風扇/線圈測溫/按鍵/電壓檢測 等等 
在連續10us片段都可以很完美完成.至於10us 可以多少時間來做他事?
我們提供如下數據 :
1.以 20Khz輸出,換角度說每秒佔用MCU時間為 2000 * 15us*2= 0.6秒
2.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其MCU空閒時間為 2000 * 10 *2=0.4秒
3.以每指令為0.5us MCU  來計算, MCU空閒時間可以處理 0.4秒/0.5us = 80萬個指令時間.
4.以每完整指令時間1.5計算,則MCU空閒時間可以完成 約53萬個指令.

從上面數據來算,一顆 單指令51  MCU 足足可以完成感應所有動作.
當然你必須先規劃好你軟件架構.


底下為 6.5KW/380 X 32 台感應機 ,矩陣架構用於流體加熱(賓館熱水系統)

 

0
回复
my.mai
LV.9
14
2013-03-26 08:41
@irex
 麥工說的對,5KW感應機是有可能降到299但不同是”拼命”必須有”使命”為依託否則就是不負責任亂投市場對於電路而言,以未來趨勢頃向是”越簡單越好”以現在的單片機MCU來說,其複合功能以相當完備與強盛因此,再整體考慮下"能用”軟件”完成的就不用”硬件”來完成"少一個零件既可少一分故障數位感應與模擬區別,我上面有說其差異但追求不是成本下降,而是功能增強就目前現在感應界在改用數位感應概念時,往往使用”硬件”概念來寫程式導致必須追求高速DSP來符合運行實際上100Khz內感應機,在實驗經驗上其實根本不太需要以下我整理幾個目前”數位感應界”的迷思,並解析技巧,但必須注意因涉及商業利益,底下經驗只能如下解析,有興趣的請自行解讀融入也可以搜尋本人電源網帖.本人不再解釋.1.脈衝鎖相必須高速運算------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可以充份利用電晶體非線性放大(BE級0-0.6V)寬非線性區就可以有效加大相位鑑別寬度.再利用這與既時發送脈衝做比較,很簡單的可以利用MCU位元判斷指令來加減頻率既可追相.整個過程可以用4-6整個指令既可達到追相功能.如此這樣只要在帶有時間計數器單片機就可以輕易完成追相.整體時間中斷做IGBT輸出與追相,總計大約在20-30指令既可完成,如換算每指令為0.5us整體處理時間不會超過15us;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輸出20Khz既25us(上下周),那我們還有25-15=10us,這10us足夠讓MCU在做其他事情.2.過載保護需要高速A/D-----實際上這是錯誤.過載保護有兩大塊,分別是高頻電流過載保護,這是流過IGBT諧振電流,這電流才是導致IGBT炸毀原因;但我們可以試試想想;IGBT過流怎產生?他產生是LC諧振,但這諧振怎來,這諧振源自IGBT輸出,而IGBT輸出也源自MCU脈衝輸出.這樣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原來IGBT諧振過載還是操控在MCU手上.OK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在脈衝輸出時一起啟動A/D轉換.以現在MCUA/D速度可以在3us-6us結束;又剛剛我們說以20Khz感應加熱周期為25us,完成感應輸出為15us.這我們可以看到一件可行的事情;就是把A/D轉換處發崁入這15us內;換句話說A/D運行可以崁入脈衝輸出運行程式裏.至於入電過載保護因為檢知最大值將發生將是脈衝1/2最高點上,但這電流會被L/CQ直鎖定,換角度說只要LC選對;整流模塊選對,入電過載反應速度容忍度可以達”秒”計,也就是他反應處理程是放在那片段連續10usMCU時間段,就足夠了.3.死區需要高速MCU來處理-----實際上不需要,他一樣可以崁在那15us脈衝處理時間段既可.上述這三點實際上就是數位感應竅門,剩下很多控制 比如風扇/線圈測溫/按鍵/電壓檢測等等 在連續10us片段都可以很完美完成.至於10us可以多少時間來做他事?我們提供如下數據:1.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每秒佔用MCU時間為2000*15us*2=0.6秒2.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其MCU空閒時間為2000*10*2=0.4秒3.以每指令為0.5usMCU 來計算,MCU空閒時間可以處理0.4秒/0.5us=80萬個指令時間.4.以每完整指令時間1.5計算,則MCU空閒時間可以完成約53萬個指令.從上面數據來算,一顆單指令51 MCU足足可以完成感應所有動作.當然你必須先規劃好你軟件架構.底下為6.5KW/380X32台感應機,矩陣架構用於流體加熱(賓館熱水系統)[图片] 

刘工,你那个方案,299元可能是可以的。

但是单相电焊机,体积比你的大好几倍,内部的电子元件都比你的贵很多,散热片大很多,成本也贵很多。

 

0
回复
irex
LV.5
15
2013-03-26 10:08
@my.mai
刘工,你那个方案,299元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单相电焊机,体积比你的大好几倍,内部的电子元件都比你的贵很多,散热片大很多,成本也贵很多。 

我門機器可行還是必須感謝你幫我設計專用電容,

謝謝你!

0
回复
三月天_
LV.4
16
2013-03-27 17:19
@irex
 麥工說的對,5KW感應機是有可能降到299但不同是”拼命”必須有”使命”為依託否則就是不負責任亂投市場對於電路而言,以未來趨勢頃向是”越簡單越好”以現在的單片機MCU來說,其複合功能以相當完備與強盛因此,再整體考慮下"能用”軟件”完成的就不用”硬件”來完成"少一個零件既可少一分故障數位感應與模擬區別,我上面有說其差異但追求不是成本下降,而是功能增強就目前現在感應界在改用數位感應概念時,往往使用”硬件”概念來寫程式導致必須追求高速DSP來符合運行實際上100Khz內感應機,在實驗經驗上其實根本不太需要以下我整理幾個目前”數位感應界”的迷思,並解析技巧,但必須注意因涉及商業利益,底下經驗只能如下解析,有興趣的請自行解讀融入也可以搜尋本人電源網帖.本人不再解釋.1.脈衝鎖相必須高速運算------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可以充份利用電晶體非線性放大(BE級0-0.6V)寬非線性區就可以有效加大相位鑑別寬度.再利用這與既時發送脈衝做比較,很簡單的可以利用MCU位元判斷指令來加減頻率既可追相.整個過程可以用4-6整個指令既可達到追相功能.如此這樣只要在帶有時間計數器單片機就可以輕易完成追相.整體時間中斷做IGBT輸出與追相,總計大約在20-30指令既可完成,如換算每指令為0.5us整體處理時間不會超過15us;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輸出20Khz既25us(上下周),那我們還有25-15=10us,這10us足夠讓MCU在做其他事情.2.過載保護需要高速A/D-----實際上這是錯誤.過載保護有兩大塊,分別是高頻電流過載保護,這是流過IGBT諧振電流,這電流才是導致IGBT炸毀原因;但我們可以試試想想;IGBT過流怎產生?他產生是LC諧振,但這諧振怎來,這諧振源自IGBT輸出,而IGBT輸出也源自MCU脈衝輸出.這樣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原來IGBT諧振過載還是操控在MCU手上.OK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在脈衝輸出時一起啟動A/D轉換.以現在MCUA/D速度可以在3us-6us結束;又剛剛我們說以20Khz感應加熱周期為25us,完成感應輸出為15us.這我們可以看到一件可行的事情;就是把A/D轉換處發崁入這15us內;換句話說A/D運行可以崁入脈衝輸出運行程式裏.至於入電過載保護因為檢知最大值將發生將是脈衝1/2最高點上,但這電流會被L/CQ直鎖定,換角度說只要LC選對;整流模塊選對,入電過載反應速度容忍度可以達”秒”計,也就是他反應處理程是放在那片段連續10usMCU時間段,就足夠了.3.死區需要高速MCU來處理-----實際上不需要,他一樣可以崁在那15us脈衝處理時間段既可.上述這三點實際上就是數位感應竅門,剩下很多控制 比如風扇/線圈測溫/按鍵/電壓檢測等等 在連續10us片段都可以很完美完成.至於10us可以多少時間來做他事?我們提供如下數據:1.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每秒佔用MCU時間為2000*15us*2=0.6秒2.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其MCU空閒時間為2000*10*2=0.4秒3.以每指令為0.5usMCU 來計算,MCU空閒時間可以處理0.4秒/0.5us=80萬個指令時間.4.以每完整指令時間1.5計算,則MCU空閒時間可以完成約53萬個指令.從上面數據來算,一顆單指令51 MCU足足可以完成感應所有動作.當然你必須先規劃好你軟件架構.底下為6.5KW/380X32台感應機,矩陣架構用於流體加熱(賓館熱水系統)[图片] 
irex确实很有奉献精神呀,回个帖都是图文并茂的。
0
回复
三月天_
LV.4
17
2013-03-27 17:35
@my.mai
拼命的玩低价,玩降低成本,玩元件节省,最终就跟国内的逆变焊机一样,单相5KW的整机卖299元。
产品发展有2个趋势:一个向差异化方向发展,一个向低成本方向发展。而国内的技术水平,向差异化发展总是不得要领,所谓的创新往往是工程师自作多情,市场根本不买账;而搞降本,风险小,难度小,见效快,很合老板的胃口,大家也有兴趣做。当然,最理性的状态当然是差异化的低成本策略,找到两者的黄金分割点,上下通吃。
0
回复
my.mai
LV.9
18
2013-03-28 09:10
@三月天_
产品发展有2个趋势:一个向差异化方向发展,一个向低成本方向发展。而国内的技术水平,向差异化发展总是不得要领,所谓的创新往往是工程师自作多情,市场根本不买账;而搞降本,风险小,难度小,见效快,很合老板的胃口,大家也有兴趣做。当然,最理性的状态当然是差异化的低成本策略,找到两者的黄金分割点,上下通吃。
按照家用电磁炉来说,已经玩的没法再玩了。功率严重虚标,内部元件发热厉害,工作不到5分钟就自动降低功率。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的超薄机,免费送给我,我都不要。大厂不断的玩降低成本的策略,啥不行就怪元件厂家。IGBT过热了,怪IGBT厂家。电容过热了,怪电容器厂家。线盘过热了,怪线盘厂家。殊不知这么低的成本采购元件,元件能留多少余量呢?
0
回复
igbtsy
LV.9
19
2013-03-29 15:10
@my.mai
按照家用电磁炉来说,已经玩的没法再玩了。功率严重虚标,内部元件发热厉害,工作不到5分钟就自动降低功率。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的超薄机,免费送给我,我都不要。大厂不断的玩降低成本的策略,啥不行就怪元件厂家。IGBT过热了,怪IGBT厂家。电容过热了,怪电容器厂家。线盘过热了,怪线盘厂家。殊不知这么低的成本采购元件,元件能留多少余量呢?
上世纪60年代的日光灯镇流器,材料没有偷工减料,用到现在还是好好的。现在的铁芯式镇流器,铁芯小了,铜线细了,烧了的不少,引起火灾的都有案例。电子镇流器更不敢说,1个镇流器的价格没有正品的二个三极管的价格高,电子镇流器一坏连灯管的灯丝都烧掉。这样的风气浪费了社会资源,还是损人不利已。
0
回复
MAO88
LV.3
20
2013-04-08 22:10
@jakehusonic
有功率还小点的温度开关吗?
**此帖已被管理员删除**
0
回复
lj53
LV.5
21
2013-04-09 19:28
@MAO88
**此帖已被管理员删除**
我来看一看
0
回复
hkabcc
LV.1
22
2013-05-14 17:45
@irex
 麥工說的對,5KW感應機是有可能降到299但不同是”拼命”必須有”使命”為依託否則就是不負責任亂投市場對於電路而言,以未來趨勢頃向是”越簡單越好”以現在的單片機MCU來說,其複合功能以相當完備與強盛因此,再整體考慮下"能用”軟件”完成的就不用”硬件”來完成"少一個零件既可少一分故障數位感應與模擬區別,我上面有說其差異但追求不是成本下降,而是功能增強就目前現在感應界在改用數位感應概念時,往往使用”硬件”概念來寫程式導致必須追求高速DSP來符合運行實際上100Khz內感應機,在實驗經驗上其實根本不太需要以下我整理幾個目前”數位感應界”的迷思,並解析技巧,但必須注意因涉及商業利益,底下經驗只能如下解析,有興趣的請自行解讀融入也可以搜尋本人電源網帖.本人不再解釋.1.脈衝鎖相必須高速運算------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可以充份利用電晶體非線性放大(BE級0-0.6V)寬非線性區就可以有效加大相位鑑別寬度.再利用這與既時發送脈衝做比較,很簡單的可以利用MCU位元判斷指令來加減頻率既可追相.整個過程可以用4-6整個指令既可達到追相功能.如此這樣只要在帶有時間計數器單片機就可以輕易完成追相.整體時間中斷做IGBT輸出與追相,總計大約在20-30指令既可完成,如換算每指令為0.5us整體處理時間不會超過15us;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輸出20Khz既25us(上下周),那我們還有25-15=10us,這10us足夠讓MCU在做其他事情.2.過載保護需要高速A/D-----實際上這是錯誤.過載保護有兩大塊,分別是高頻電流過載保護,這是流過IGBT諧振電流,這電流才是導致IGBT炸毀原因;但我們可以試試想想;IGBT過流怎產生?他產生是LC諧振,但這諧振怎來,這諧振源自IGBT輸出,而IGBT輸出也源自MCU脈衝輸出.這樣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原來IGBT諧振過載還是操控在MCU手上.OK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在脈衝輸出時一起啟動A/D轉換.以現在MCUA/D速度可以在3us-6us結束;又剛剛我們說以20Khz感應加熱周期為25us,完成感應輸出為15us.這我們可以看到一件可行的事情;就是把A/D轉換處發崁入這15us內;換句話說A/D運行可以崁入脈衝輸出運行程式裏.至於入電過載保護因為檢知最大值將發生將是脈衝1/2最高點上,但這電流會被L/CQ直鎖定,換角度說只要LC選對;整流模塊選對,入電過載反應速度容忍度可以達”秒”計,也就是他反應處理程是放在那片段連續10usMCU時間段,就足夠了.3.死區需要高速MCU來處理-----實際上不需要,他一樣可以崁在那15us脈衝處理時間段既可.上述這三點實際上就是數位感應竅門,剩下很多控制 比如風扇/線圈測溫/按鍵/電壓檢測等等 在連續10us片段都可以很完美完成.至於10us可以多少時間來做他事?我們提供如下數據:1.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每秒佔用MCU時間為2000*15us*2=0.6秒2.以20khz輸出,換角度說其MCU空閒時間為2000*10*2=0.4秒3.以每指令為0.5usMCU 來計算,MCU空閒時間可以處理0.4秒/0.5us=80萬個指令時間.4.以每完整指令時間1.5計算,則MCU空閒時間可以完成約53萬個指令.從上面數據來算,一顆單指令51 MCU足足可以完成感應所有動作.當然你必須先規劃好你軟件架構.底下為6.5KW/380X32台感應機,矩陣架構用於流體加熱(賓館熱水系統)[图片] 

这才是感应电源真正要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继续死抓着老旧的模拟器件不放,继续保守下去。想想老旧的银河计算机吧,各位!现在随便一块单片机的速度都超它好几台了,楼上几位说模拟器件稳定?好用?

模拟器件不炸管,单片机就会炸?

照你们这说变频器难不成都是从出厂开始炸到报废?

什么逻辑这是?

一块板子上整上百个零件,一块板子上就一个单片机和几个光耦

大家说谁的故障率高?

什么叫高性能,高可靠,低价位??

模拟器件大势已去,高度集成化已成为主流,各位~好好学些新东西吧!

如果irex同志用DSP再把变频器的功能也搞进去,我看你们这些搞模拟器件的以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别说我语气不好,说话冲,在我注册后这几天看你们发的这些帖子,大多数都是在互相掐架,有几个是真正在讨论技术的,互相攀比,互相打压,搞的整个行业乌烟瘴气。有点新东西出来就使劲的喷,越看越恼火。

声明:我只是会使用单片机,ARM,DSP编程的其他行业人士,与感应加热行业无关。

另:希望irex同志能用你那疯狂的脑细胞征服这些顽固的保守派。

0
回复
2013-05-14 18:28
@hkabcc
这才是感应电源真正要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继续死抓着老旧的模拟器件不放,继续保守下去。想想老旧的银河计算机吧,各位!现在随便一块单片机的速度都超它好几台了,楼上几位说模拟器件稳定?好用?模拟器件不炸管,单片机就会炸?照你们这说变频器难不成都是从出厂开始炸到报废?什么逻辑这是?一块板子上整上百个零件,一块板子上就一个单片机和几个光耦大家说谁的故障率高?什么叫高性能,高可靠,低价位??模拟器件大势已去,高度集成化已成为主流,各位~好好学些新东西吧!如果irex同志用DSP再把变频器的功能也搞进去,我看你们这些搞模拟器件的以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别说我语气不好,说话冲,在我注册后这几天看你们发的这些帖子,大多数都是在互相掐架,有几个是真正在讨论技术的,互相攀比,互相打压,搞的整个行业乌烟瘴气。有点新东西出来就使劲的喷,越看越恼火。声明:我只是会使用单片机,ARM,DSP编程的其他行业人士,与感应加热行业无关。另:希望irex同志能用你那疯狂的脑细胞征服这些顽固的保守派。

搞软件的人当然会说软件好,感应加热可不是小信号小电流运行的,所以做软件的也必须在精通硬件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思路!不然的话谈什么数字控制都是扯淡

我们的加热器就是在原数模结合电路的基础上转型为纯数字控制 QQ644689768 多交流

0
回复
hkabcc
LV.1
24
2013-05-14 19:10
@顺德老朱
搞软件的人当然会说软件好,感应加热可不是小信号小电流运行的,所以做软件的也必须在精通硬件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思路!不然的话谈什么数字控制都是扯淡我们的加热器就是在原数模结合电路的基础上转型为纯数字控制QQ644689768多交流

如果只会搞软件不会搞硬件那肯定是做不出好产品,甚至是连产品都做不出。

呵呵~恭喜朱老板,这行业还是有不少牛人啊

0
回复
zxw135933
LV.3
25
2013-05-14 22:28
@hkabcc
这才是感应电源真正要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继续死抓着老旧的模拟器件不放,继续保守下去。想想老旧的银河计算机吧,各位!现在随便一块单片机的速度都超它好几台了,楼上几位说模拟器件稳定?好用?模拟器件不炸管,单片机就会炸?照你们这说变频器难不成都是从出厂开始炸到报废?什么逻辑这是?一块板子上整上百个零件,一块板子上就一个单片机和几个光耦大家说谁的故障率高?什么叫高性能,高可靠,低价位??模拟器件大势已去,高度集成化已成为主流,各位~好好学些新东西吧!如果irex同志用DSP再把变频器的功能也搞进去,我看你们这些搞模拟器件的以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别说我语气不好,说话冲,在我注册后这几天看你们发的这些帖子,大多数都是在互相掐架,有几个是真正在讨论技术的,互相攀比,互相打压,搞的整个行业乌烟瘴气。有点新东西出来就使劲的喷,越看越恼火。声明:我只是会使用单片机,ARM,DSP编程的其他行业人士,与感应加热行业无关。另:希望irex同志能用你那疯狂的脑细胞征服这些顽固的保守派。

用IC控制的未必就不是数字控制,用数字IC芯片照样可以做到电流相位逐相比较,我认为,电磁加热,市场上不论哪种方案,都是比较成熟的,只是各厂家生产用料不同和生产过程控制不同(PMC),导致出厂后的各种问题,甚至有些因包装问题出现退货的情况!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