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Otii 评估物联网设备的太阳能供电可行性

2025-06-16 15:04 来源:Otii 编辑:电源网

物联网产品开发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考虑电源问题:从哪里获取、如何更高效利用、电力耗尽时的应急预案。在规模化物联网部署场景中,电力问题尤为关键——若需每两个月更换电池,就没有人会愿意在数百公里范围内安装设备。

为应对这一挑战,开发者可能会采取多种策略,如提升设备能效,或选择更高性能、更适配应用场景的电池。然而,要确保远距离设备获得稳定供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能是让它们从周围环境中自主采集能量。

这就是能量采集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场景。对于智慧农业、智慧公用事业、环境监测等户外部署场景,太阳能是最常见也最成熟的环境能量采集方式。因此,太阳能电池板在物联网市场中持续活跃。

但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判断当前开发的物联网产品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供电?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应用场景的太阳能电池板?

答案很简单:通过测试评估太阳能板性能。本文将详细讲解在物联网开发项目中,如何科学评估太阳能供电方案的可行性。

不止太阳能:多元化能量采集技术

当前物联网领域提及"能量采集"时,人们几乎都会首先想到太阳能——它的普及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以下几种能量采集方式,亦正逐渐在物联网应用中崭露头角:

-动能采集(如通过按压动作采集能量的智能按钮)

-热能采集(如从热水管道捕获热量的水表)

-射频能量采集(如利用环境射频波中获取能量的穿戴设备)

这些技术处在快速发展期,但就目前现阶段,物联网业内讨论“能量采集”时,十有八九仍是关于太阳能。

物联网产品开发中评估太阳能电池板

构建太阳能物联网设备的第一步,是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气特性。具体来说,需要了解基于不同光照条件和电压条件下,电池板能够提供的功率(电流)。这一特性即为伏安特性曲线(也称IV曲线),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为物联网设备评估太阳能电池板时,评估IV曲线是第一步。

只需要合适的设备,操作其实相当简单。

以下为测试设备清单:

-一台便携式电源分析仪(需支持读取电压/电流)

-配套软件(推荐具备脚本功能,以便对硬件进行编程控制)

-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支光照强度计

-万用表测试线

如果想要配置实现完全可便携,建议选择可通过USB供电的电源分析仪。由于大多数物联网设备为户外部署而设计,因此建议在户外进行测试。

使用这套设备,您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生成一系列不同光照场景下的IV曲线.

解读 IV 曲线与设备能耗匹配性

IV曲线可揭示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充足、部分日照、多云等条件下能够采集多少能量。但单有 IV 曲线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设备的功耗特性。建议开发者在此之前已经对设备进行了能效优化,并完成了相关测量。

这里的关键指标是设备在一次完整的工作周期中消耗的能量。我们将一次工作周期定义为设备唤醒→ 执行主要操作→ 传输数据→ 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的全过程。

IV 曲线可以显示出,在特定条件下,太阳能电池板随时间吸收的能量。将这一数值与设备单次工作周期的能耗进行对比,就能确定你需要采集太阳能多长时间,才能支持一次信号传输。 同时也能得出结论,设备在两次工作周期之间需要休眠多久。

通过数日、数周乃至数月的持续测试获取平均性能数据。如果所需的能量采集/休眠周期满足应用场景,那说明该太阳能电池板是合适的。如果不满足,那你有两个选择:

-换一个不同(通常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

-重新设计设备以提高能效

无论哪种方式,用户都可获得物联网设备在户外的实际应用中性能的可靠数据。该过程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

持续部署中的能量采集测试

产品上线后也不应停止对太阳能供电系统的测试。太阳能供电测试应当成为持续部署周期的一部分。确保物联网设备能够在每次OTA升级之后、以及电池板更新换代之后,都依旧正常工作。毕竟,每次不同的生产批次之间可能会有变化。

缺乏持续测试,太阳能供电设备难以保持高可靠性——而可靠性,是物联网设备能否真正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因此,毫不夸张地说,IV曲线分析不仅对于物联网技术发展,而且在我们向可持续能源未来推进的过程中,更是至关重要。

关于Qoitech与Otii解决方案

瑞典Qoitech公司推出的低功耗测量创新方案Otii,以μs微秒级测量精度、便携式硬件与软件平台,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七项核心功能深度集成(可编程电源/ 高精度数字万用表/ 动态电子负载/ 逻辑分析仪/ 电池性能分析仪/ 多模式电池模拟器/自动化电池测试系统)。

目前,Otii 已服务全球 3500+ 企业,覆盖半导体、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能仪表等多个领域。其客户既包括世界 500 强,也有众多高速成长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借助精准的功耗分析能力与全生命周期测试方案,Otii 成为大规模物联网部署过程中,能效优化与能源管理的关键利器。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技术专题之EMC
技术专题之PCB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