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PCB技术现在已经迎来了Altium Designer 20的到来,增加不少新功能。那么对于PCB电路板中的电磁辐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些干扰都不能超过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问题,这些干扰归根结底还是影响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我们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通常习惯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去解释自己不熟悉的事物。EMC知识更多的涉及到微波和射频,对于像我这种专注于信号完整性而对EMC知识知之甚少的菜鸟来说,最初也只能用SI的一些基础知识去撬开EMC设计的大门了。在我的认知里,EMI关注的是电磁能量的辐射,包括外部电磁环境对自身系统的干扰,以及自身辐射的电磁能量对外部系统的干扰。这些干扰都不能超过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问题,这些干扰归根结底还是影响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电路板上的电磁能量是怎么辐射出去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下面这幅图,这也是我对电磁辐射最基本的印象。
图1 PCB的电磁辐射
早期的PCB是单层板的,芯片之间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电源线和信号线没啥区别,仅仅是连通的导线而已。这又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的LED显示屏,这个系统很简单,就几个IC以及色环电阻,电容都没几个,通过简单的焊接,电路就可以工作了。根本就没有用到微带线,带状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东东。
学习高速设计之后,我明白了,随着频率的上升,信号跳变产生的电磁能量也在增加。芯片之间再也不能这样简单的连接起来了,像图1这种连接方法,会使回路电感很大,回路电感很大,就会使得交流信号的感抗很大,信号根本不会老老实实沿导线传播,而是会辐射到空间中去。
关于PCB电路板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该如何正确面对?
在SI工程师眼中,使用微带线或者带状线是为了给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的传输路径。这在EMC工程师眼中也是电磁屏蔽的需要。在使用了微带线或者带状线之后,电磁能量就被控制在了导体之间的介质中了。
为什么在使用了微带线和带状线后,电磁能量大部分会被束缚在介质中呢?主要原因是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靠的更近,这样整个回路的电感就减小了。不信我们来使用软件计算一下
回流路径靠的近
回流路径靠的远
由上图可知,参考平面对传输线的单位长度有效电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想象,在高频条件下,如果信号拥有很好的回流路径,那么它所感受到的回路电感就会很小,信号就会按照人们的意愿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如果信号感受到的回路电感很大就会产生辐射问题。
小结
在低频的时候,可以不考虑电磁干扰的问题,低频时导线周围的电磁场变化没有那么强烈,导线的电感效应也不会表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到了高频,电磁场变化剧烈,应该充分考虑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的耦合问题,利用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的耦合来减小整个回路的电感,控制导线向空间发射的电磁能量。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印刷电路板(PCB)应用范围广泛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 21-04-20 15:34 |
---|---|
2021年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 21-02-26 13:50 |
分享电路设计背后的那些小细节,知晓不? | 20-10-26 09:58 |
先搞懂这五方面,EMC分析不是事儿! | 20-09-24 11:10 |
Limata推出X1000系列 :用于快速运转(QTA) PCB生产的可升级入门级直接成像系统平台 | 20-09-15 14:27 |
微信关注 | ||
![]() |
技术专题 | 更多>> | |
![]() |
新手如何快速上手电路设计? |
![]() |
当5G遇到物联网,将会带来哪些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