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批马斯克称电动车起火可能性比燃油车低:故意混淆视听

2019-10-17 10:54 来源:互联网 编辑:咩咩

今年以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频繁卷入自燃风波。舆论裹挟之下,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为电动车辩解:“事实上,电动车起火的可能性比燃油车低 500%。”

10月15日,在 2019(苏州吴中)汽车关键部件新生态产业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对这一观点表态,他认为马斯克在这个问题上“耍了一个花招”,是“故意混淆视听”。

数据显示,2003-2007 年,美国平均每年发生 28.7 万起汽车火灾,烧车率为 0.14%,但这里有个关键细节是,新车、老车烧车的比例相差悬殊。据杨裕生计算,2000-2006 年新车自燃在全部烧车中的比例为 15.3%。

但特斯拉涉及自燃的都是 2000 年后的新车。杨裕生认为,马斯克用电动汽车的新车和燃油车老车的起火几率去比较,是不合理的,如果算上新车和老车的差异化因素,电动车的烧车率仍然不低。

“不能因为燃油车(也)烧车就感到电动车烧车不是个问题,或者说问题比较轻。”杨裕生指出,实际上当前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他从电池技术、发展线路、补贴政策、思想方法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电动车频繁燃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过度追求续航里程,导致电池多装或者急促地高能量密度化,安全性双重下降。

不过这一情况有望改善。杨裕生认为,补贴停止以后,长续航里程的纯电动车将失去优势,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前景也“难以预料”,而国产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和镍氢电池或许会畅销,“它的节油效率相当高,大概 50%以上。”

对于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的现象,杨裕生指出,首先要承认电池组是一种含高能物质的部件,其次要认识到安全性是一个事故概率问题,再次要把使用电池作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高电压器件一样对待,尤其是含有大量有机溶剂的锂离子电池,最后,应该用增程技术解决安全与里程的矛盾。

杨裕生主张,要用好安全成熟的电池发展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方面,建议以微小型车作为纯电动汽车的突破口,既能节能减排,安全性也相对较高;而大中型车则应发展纯电驱动的增程式汽车。

杨裕生呼吁发展增程式汽车多年。“增程式不是像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而是未来的主力。”他表示。

杨裕生认为,增程式汽车有八大优势,不会过充过放,寿命长,磷酸电池比能使用合理,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电池少,更容易推销,除此之外还节能,“增程行驶的时候节油率 50%以上,它可以不充电就远距离行驶,如果有充电条件,城市百公里的节油率可以到 80%以上。”

业内有观点认为,增程式的节油率不可能那么高,因为内燃机发出的动力要经过机、电、机两次能量转换,效率将大打折扣。

杨裕生解释,首先,增程式车上内燃机的排量减小一半,所以耗油少;第二,内燃机调节在最节能的功率工况,所以效率高;第三,普通汽车在红灯停车时内燃机的效率是 0,堵车的时候内燃机的效率很低,增程式车上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第四,能回收减速、刹车的能量,在城市里面大概能够回收 15%左右。

“损耗和汽车的机械传动相当,任何电动车用的电都要经过两次转换,发电厂发的电到车子上面使用也是两次转换,而且在车上它没有电缆传输的损耗。”杨裕生进一步补充。

他坚定地认为增程式不仅仅是一个过渡方案,而是可以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一条汽车节能技术路径。“要衡量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发动机和电池结合起来是效率最佳的,未来的增程式发动机可以不烧油……将来它的能量还可以全部通过光伏发电充电,通过秸秆、甜高粱生产乙醇供发动机发电。”

尽管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技术路径争议,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次峰会由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由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高工电动车、高工智能汽车共同承办,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点方向,电动化与智能化及二者的协同发展路径成为此次峰会的重要主题。

汽车产业是苏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苏州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区内汇集了近 50 家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新能源电池等零部件生产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优势。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