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电除尘脉冲电源方案的讨论

    目前国内电除尘用脉冲电源方案,均源于丹麦史密斯的第四代脉冲电源方案,史密斯的专利方案有两种,分为低压侧开关耦合与高压耦合两种,工程应用的只有低压侧耦合方案,目前国内的方案考虑成本,几乎所有厂商的设备的性能指标都没有达到史密斯的额定值,主要原因是方案太贵。

全部回复(2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8-01-02 22:32

Victor Reyes and Peter Elholm_ 4th generation of Coromax pulse generators for ESP’s Denmark.pdf

这个是丹麦史密斯的脉冲电源方案,额定参数为:脉冲宽度:75us(额定负载电容:115nF);重复频率:2~100Hz;脉冲叠加电压:80kV

0
回复
2018-01-02 22:45
@沐之源电力电子
VictorReyesandPeterElholm_4thgenerationofCoromaxpulsegeneratorsforESP’sDenmark.pdf这个是丹麦史密斯的脉冲电源方案,额定参数为:脉冲宽度:75us(额定负载电容:115nF);重复频率:2~100Hz;脉冲叠加电压:80kV
    由于负载等效电容的存在,脉冲宽度不可能做的很小,但是脉冲宽度越窄越不容易产生火花放电,除尘效果、节能特性也更好。目前国内企业与高校合作在研制纳秒级电除尘脉冲电源,不知道各位网友有没有好的建议和方案来分享学习。这个是某公司的方案,成本很贵,对器件参数要求很高,不容易实现。一种纳秒级脉冲电源.pdf
0
回复
2018-02-01 08:51
       目前市场上脉冲电源价格较贵,运行还不是很稳定,应用最大为高频电源,方案就来自于阿尔斯通90年代的方案,通过调节频率来调整输出电压,即调频电源,IGBT工作在软开关状态,频率范围为2kHz~20kHz,20kHz时输出满功率,输出与逆变频率并非线性关系,调节困难,设备一般运行在13kHz左右,变压器输入电流大,变压器绕组困难经常出现故障,系统易失去谐振,软开关变成硬开关,IGBT故障很常见,目前采用还在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上海激光电源、金华大维、南京国电环保等。针对这种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恒高频电源,逆变频率恒定在15kHz或者20kHz,通过调节变压器一次侧的幅值调节高压输出,即调幅恒高频电源,电源始终运行在最佳频率,设备运行稳定,功率因数高,电网谐波小,应用现场工作良好,目前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厦门天源兴、湖北新空电气等。
0
回复
hth219
LV.3
5
2018-02-01 09:14
@沐之源电力电子
    目前市场上脉冲电源价格较贵,运行还不是很稳定,应用最大为高频电源,方案就来自于阿尔斯通90年代的方案,通过调节频率来调整输出电压,即调频电源,IGBT工作在软开关状态,频率范围为2kHz~20kHz,20kHz时输出满功率,输出与逆变频率并非线性关系,调节困难,设备一般运行在13kHz左右,变压器输入电流大,变压器绕组困难经常出现故障,系统易失去谐振,软开关变成硬开关,IGBT故障很常见,目前采用还在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上海激光电源、金华大维、南京国电环保等。针对这种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恒高频电源,逆变频率恒定在15kHz或者20kHz,通过调节变压器一次侧的幅值调节高压输出,即调幅恒高频电源,电源始终运行在最佳频率,设备运行稳定,功率因数高,电网谐波小,应用现场工作良好,目前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厦门天源兴、湖北新空电气等。
固定频率模式,前级需要可控硅调压,这样的话,功率因素不高,而且容易受电网干扰。两种各有利弊吧
0
回复
嘉舜
LV.1
6
2018-02-04 16:38
@hth219
固定频率模式,前级需要可控硅调压,这样的话,功率因素不高,而且容易受电网干扰。两种各有利弊吧
我有一个不够十个人的电源开发小作坊,专门利用数控开关电源做特殊电源,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提出要求我来做。如高压电源,双脉冲电源,同步整流电源,,3000A换向电塬,励磁电源等。多谢支持!
0
回复
hth219
LV.3
7
2018-02-06 08:25
@嘉舜
我有一个不够十个人的电源开发小作坊,专门利用数控开关电源做特殊电源,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提出要求我来做。如高压电源,双脉冲电源,同步整流电源,,3000A换向电塬,励磁电源等。多谢支持!
有DSP开发人员吗?现在软件是灵魂啊。
0
回复
2018-02-06 13:09
@hth219
有DSP开发人员吗?现在软件是灵魂啊。
    你们需要DSP软件人员吗,主要开发哪种设备?
0
回复
2018-03-16 13:15

      高频电源相对常规电源性能确定提高很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高频电源都存在虚标的问题,在好几个应用现场发现,浙江大维和上海激光额定1.6A输出的电源,夏天只能出道1.4A(显示屏显示值),输出71kV/1.4A,这样变压器输出的有功功率:71kV*1.4A=99.4kV,这时候现场配电柜上电流表的显示值才130A(经过钳表确实显示值是正确的),电网电压390Vac,这时候电网输入视在功率:1.732*390*130=87800VA=87.8VA,即使功率因数0.99也不对呀,这设备还能自带发电的呀,哈哈。

     买的1.6A的电源,可能买到的是1.0A的,用户多花钱了,这就是这里面的猫腻,目前上海、金华那边的厂家都是这么干的,前两年国外的阿尔斯通和夸普一直在投诉、打假,没人管,得要有方舟子这种打假的精神。

0
回复
hylylx
LV.9
10
2018-03-16 14:02
@沐之源电力电子
   高频电源相对常规电源性能确定提高很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高频电源都存在虚标的问题,在好几个应用现场发现,浙江大维和上海激光额定1.6A输出的电源,夏天只能出道1.4A(显示屏显示值),输出71kV/1.4A,这样变压器输出的有功功率:71kV*1.4A=99.4kV,这时候现场配电柜上电流表的显示值才130A(经过钳表确实显示值是正确的),电网电压390Vac,这时候电网输入视在功率:1.732*390*130=87800VA=87.8VA,即使功率因数0.99也不对呀,这设备还能自带发电的呀,哈哈。   买的1.6A的电源,可能买到的是1.0A的,用户多花钱了,这就是这里面的猫腻,目前上海、金华那边的厂家都是这么干的,前两年国外的阿尔斯通和夸普一直在投诉、打假,没人管,得要有方舟子这种打假的精神。
你不是说的脉冲电源吗。
0
回复
hth219
LV.3
11
2018-03-16 16:33
@沐之源电力电子
  你们需要DSP软件人员吗,主要开发哪种设备?
就算做除尘电源,目前有用到微星的,TI的这两种,单相、三相、高频都有在做,有兴趣联系QQ14648683
0
回复
2018-03-22 13:06
@hylylx
你不是说的脉冲电源吗。
目前市场上还是主要使用高频电源,脉冲电源还是贵不少,稳定性也差一些,很少项目用。
0
回复
2018-04-10 13:36
@沐之源电力电子
   高频电源相对常规电源性能确定提高很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高频电源都存在虚标的问题,在好几个应用现场发现,浙江大维和上海激光额定1.6A输出的电源,夏天只能出道1.4A(显示屏显示值),输出71kV/1.4A,这样变压器输出的有功功率:71kV*1.4A=99.4kV,这时候现场配电柜上电流表的显示值才130A(经过钳表确实显示值是正确的),电网电压390Vac,这时候电网输入视在功率:1.732*390*130=87800VA=87.8VA,即使功率因数0.99也不对呀,这设备还能自带发电的呀,哈哈。   买的1.6A的电源,可能买到的是1.0A的,用户多花钱了,这就是这里面的猫腻,目前上海、金华那边的厂家都是这么干的,前两年国外的阿尔斯通和夸普一直在投诉、打假,没人管,得要有方舟子这种打假的精神。

关于除尘电源虚标问题,已经引起行业的重视,弄虚作假就是欺骗用户。

0
回复
2018-04-10 13:40
@沐之源电力电子
关于除尘电源虚标问题,已经引起行业的重视,弄虚作假就是欺骗用户。
高频电源项目改造有搞的吗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15
2019-09-20 23:02
@hth219
有DSP开发人员吗?现在软件是灵魂啊。
我们是用FPGA驱动电源。FPGA的实时响应更好。通信、控制、采样   一篮子解决。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16
2019-09-20 23:21
@沐之源电力电子
高频电源项目改造有搞的吗

其实这个倡议书要只从输入来计电源出力,这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时因工况原因电源达不到最大出力,尤其每个电场伏安曲线不一样。另外电源效率低的,也可能有大的功率输入。其实我来提醒一下各位,这些厂家未必是虚标(但虚标的也有),对于整流后带电容的电路,举个单相整流的例子:220V整流到310V,由于电流都是在峰值时涌入,这时算功率时就不是有效值220V  X   I  了,有功电荷是在较高电势时推入后极,所以输入功率大致相当于300多V X   I。当然这绝不是电源高效的表现,其实这种电路的谐波电流对电网是种负担。   对于三相整流电路这种效应没有这么严重,但也可能测出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的假象。当然如果你有UI能量积分表,那可能会比较真实。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17
2019-09-20 23:28
@沐之源电力电子
    目前市场上脉冲电源价格较贵,运行还不是很稳定,应用最大为高频电源,方案就来自于阿尔斯通90年代的方案,通过调节频率来调整输出电压,即调频电源,IGBT工作在软开关状态,频率范围为2kHz~20kHz,20kHz时输出满功率,输出与逆变频率并非线性关系,调节困难,设备一般运行在13kHz左右,变压器输入电流大,变压器绕组困难经常出现故障,系统易失去谐振,软开关变成硬开关,IGBT故障很常见,目前采用还在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上海激光电源、金华大维、南京国电环保等。针对这种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恒高频电源,逆变频率恒定在15kHz或者20kHz,通过调节变压器一次侧的幅值调节高压输出,即调幅恒高频电源,电源始终运行在最佳频率,设备运行稳定,功率因数高,电网谐波小,应用现场工作良好,目前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家有:厦门天源兴、湖北新空电气等。
其实工作于LLC电路会在特定频率及电压段出现变压器饱和的现象,国内有处理不好,所以会加前级调压  后级高频,但这并不是好的选择,电路故障点多。像阿尔斯通   并没有这样,国内还有另一种方式处理,就是尽量加大变压器设计余量,也不是很好的办法。
0
回复
ruohan
LV.9
18
2019-09-21 13:41
@dujing0127
其实这个倡议书要只从输入来计电源出力,这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时因工况原因电源达不到最大出力,尤其每个电场伏安曲线不一样。另外电源效率低的,也可能有大的功率输入。其实我来提醒一下各位,这些厂家未必是虚标(但虚标的也有),对于整流后带电容的电路,举个单相整流的例子:220V整流到310V,由于电流都是在峰值时涌入,这时算功率时就不是有效值220V X  I 了,有功电荷是在较高电势时推入后极,所以输入功率大致相当于300多VX  I。当然这绝不是电源高效的表现,其实这种电路的谐波电流对电网是种负担。  对于三相整流电路这种效应没有这么严重,但也可能测出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的假象。当然如果你有UI能量积分表,那可能会比较真实。[图片]

找老张,他一个人就把除尘电源给干了,,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19
2019-09-21 20:40
@ruohan
找老张,他一个人就把除尘电源给干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人,从三维结构、散热、仿真分析、PCB设计、嵌入式软件、上位机控制、变压器设计。不吹牛,但也不必低调。看到网上也还热闹,不必遮掩锋芒,也许能认得几个不错的朋友,但的确也不会把几年精髓全盘托出,否则能做的人数以千百,做好的人却了了无几,市场也要乱掉。其实像我们愿意抛头露面的,都是半缸水,高手都是看到你的困惑也都忍笑而不语。高手一般都不高尚。路都是要自己去走,拿出来分享的都是些无关利害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这块的,就是在一个场合看到咱们国内一个还算有名的厂家(不敢说)做的电源的,我吃一惊,工艺真的好差、按体积和质量算,功率密度也比较低(比阿尔斯通),所以我坚信有空间。虽然时机已然不像从前那么好。也看过网上变压器有这么绕、那么绕,还有用PCB当绕组的,真的有点搞笑,他们得经历过多大的挫折才有这种奇花的结果。这种方案,仅仅是可行。从成本和结构上,远远称不上优秀。这种结构是用于一些小功率密度需要要隔离的一些信号级场合。寄生电容是小了些,但解决寄生电容的办法也很多呀。通向山顶的路不止一条,不过客观说,能登顶的,也算个好汉,给他点个赞。我也说过,前级加调压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单级完全可以实现。我也知道他们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而非要加一级。另外,小功率的倍压,大功率的直升,这些方案我也都做过。没有一种方案是普适的。就像在小功率隔离电源(多路均压、输入适应)上反激有优势,功率再大就正激、半桥、全桥。(反激电源,电流脉动大,电流有效值和平均值比值大,热效应明显,不适合大功率。当然也有KW级的反激通信电源,但它的功率密度并不算高,主要是利用反激电动势的多路均压性好,负载调整率低。你得非常了解电路特性才能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开关管也是,小功率MOS发热小,因为它是阻性的,电流平方效应。小电流时,通态发热很小,速度也高。但大功率普遍用IGBT了。倍压电路多次泵升后带载能力低,超大功率并不合适,倍压电容在大电流、高温、闪络下寿命也是问题,没错,设计者始终要盯手头的物料特性,倍压不适合超大功率,一方面是有效电流热效应大(请仿真分析),另一个就是器件还不够可靠。但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压器的绝缘设计,也一定程度提高了高压变压器设计功率密度,绕制工艺。在小功率、超高压(数十万伏)上综合优势大一些。

管子选择上,有好多人还停留在参考别人上,不知道用哪个系列的,不知用多大容量的。不会用数据手册  要么就试,炸了就换大一号。不能说所有人,肯定国内有不少厂子的工程师就这种水平。当然有时综合评定后,也不是有唯一选型。但我的确见过,选型有巨大疑问的设备。早期国内抄阿尔斯通的,但你只能抄到一部分,他们的变压器工艺你做不到,工作方式也有别,整体思路又没有消化。这样你就看到有些地方留下浓厚的阿尔斯通的影子,而其实在他的设计里这显然并不合适的现象。举个例子,有人问,为什么阿尔斯通电源上某个位置并了电容,而我一并就炸机,这就是连LLC基础理论都不太明了的工程师。

我的确花了几个月才把程序写好,因为个人比较偏爱FPGA,整个程序都是原创。值得MARK一下。(曾经嵌入式控制部分没能掌握的时候,控制系统仰仗别人,就是通信和控制有点问题,极其苦痛,所以自己撑握很重要。)其中有个MODBUS的程序段当时比较忙,想在网上淘个例程,后来各种BUG,最后还得自己重新来。只能再提醒一下各位,网上的捷径多是陷进。天上不掉馅饼。天道酬勤,否则也不公平。

另外电路板这块,重点还是如何稳定和抗干扰了吧,设计板子时,思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高频易干扰信号、哪些是低频信号、哪些信号可能引入强电干扰及怎样阻挡、要有清楚的地系统布局(强电干扰串入时,地环流是怎样走的).这块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系统结构设计时,也花了很大精力,主要还是细节,这个也能决定成败。油路的防漏、壳体的防水、风道的防尘。就简单说一下风道,一般来说小风压的风机在堵风后风量会严重损失。而大风压的风机,往往功率要选很大风量才够,而且一量堵风后,负压太大,容易从各狭缝里兹水。当然也有的厂家直接放弃了对防尘的防护,防止堵灰。其实最合适的就是后倾式离心风机,风压居中,风量不小。但在国内不是主流。       另外在设计上降低故障率的思路是尽可能把故障做成或,而不是与。举个例子,有的厂家两路冷却系统,一路IGBT  一路油路。两个风机,只要一个风机坏,肯定故障。不是IGBT热就是油热。但如果把变压器散热和IGBT散热风道串联,两个风机一推一拉,这样有一个坏,也能降额运行。或者尽量一个风机,解决问题。我也见过两风机并联抽风的,摆在一起,当一个故障停转,风直接会从这个坏的风口进,另一个风口出,不走主风道。这就是典型的设计失败。(这只是举个例子,只提思路,不主导结论。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串联也要考虑后一级的温度问题)

其实这个电路的各种理论才是最简单的,细节才最不可控。所以你看国际一流企业,都是细节胜出。谁都知道汽车发动机原理,但做好的不多。但我们还有好多同志还徘徊在基础理论。应该加油

0
回复
zhangyiping
LV.9
20
2019-09-22 22:23
@dujing0127
其实我就是一个人,从三维结构、散热、仿真分析、PCB设计、嵌入式软件、上位机控制、变压器设计。不吹牛,但也不必低调。看到网上也还热闹,不必遮掩锋芒,也许能认得几个不错的朋友,但的确也不会把几年精髓全盘托出,否则能做的人数以千百,做好的人却了了无几,市场也要乱掉。其实像我们愿意抛头露面的,都是半缸水,高手都是看到你的困惑也都忍笑而不语。高手一般都不高尚。路都是要自己去走,拿出来分享的都是些无关利害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这块的,就是在一个场合看到咱们国内一个还算有名的厂家(不敢说)做的电源的,我吃一惊,工艺真的好差、按体积和质量算,功率密度也比较低(比阿尔斯通),所以我坚信有空间。虽然时机已然不像从前那么好。也看过网上变压器有这么绕、那么绕,还有用PCB当绕组的,真的有点搞笑,他们得经历过多大的挫折才有这种奇花的结果。这种方案,仅仅是可行。从成本和结构上,远远称不上优秀。这种结构是用于一些小功率密度需要要隔离的一些信号级场合。寄生电容是小了些,但解决寄生电容的办法也很多呀。通向山顶的路不止一条,不过客观说,能登顶的,也算个好汉,给他点个赞。我也说过,前级加调压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单级完全可以实现。我也知道他们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而非要加一级。另外,小功率的倍压,大功率的直升,这些方案我也都做过。没有一种方案是普适的。就像在小功率隔离电源(多路均压、输入适应)上反激有优势,功率再大就正激、半桥、全桥。(反激电源,电流脉动大,电流有效值和平均值比值大,热效应明显,不适合大功率。当然也有KW级的反激通信电源,但它的功率密度并不算高,主要是利用反激电动势的多路均压性好,负载调整率低。你得非常了解电路特性才能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开关管也是,小功率MOS发热小,因为它是阻性的,电流平方效应。小电流时,通态发热很小,速度也高。但大功率普遍用IGBT了。倍压电路多次泵升后带载能力低,超大功率并不合适,倍压电容在大电流、高温、闪络下寿命也是问题,没错,设计者始终要盯手头的物料特性,倍压不适合超大功率,一方面是有效电流热效应大(请仿真分析),另一个就是器件还不够可靠。但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压器的绝缘设计,也一定程度提高了高压变压器设计功率密度,绕制工艺。在小功率、超高压(数十万伏)上综合优势大一些。管子选择上,有好多人还停留在参考别人上,不知道用哪个系列的,不知用多大容量的。不会用数据手册 要么就试,炸了就换大一号。不能说所有人,肯定国内有不少厂子的工程师就这种水平。当然有时综合评定后,也不是有唯一选型。但我的确见过,选型有巨大疑问的设备。早期国内抄阿尔斯通的,但你只能抄到一部分,他们的变压器工艺你做不到,工作方式也有别,整体思路又没有消化。这样你就看到有些地方留下浓厚的阿尔斯通的影子,而其实在他的设计里这显然并不合适的现象。举个例子,有人问,为什么阿尔斯通电源上某个位置并了电容,而我一并就炸机,这就是连LLC基础理论都不太明了的工程师。我的确花了几个月才把程序写好,因为个人比较偏爱FPGA,整个程序都是原创。值得MARK一下。(曾经嵌入式控制部分没能掌握的时候,控制系统仰仗别人,就是通信和控制有点问题,极其苦痛,所以自己撑握很重要。)其中有个MODBUS的程序段当时比较忙,想在网上淘个例程,后来各种BUG,最后还得自己重新来。只能再提醒一下各位,网上的捷径多是陷进。天上不掉馅饼。天道酬勤,否则也不公平。另外电路板这块,重点还是如何稳定和抗干扰了吧,设计板子时,思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高频易干扰信号、哪些是低频信号、哪些信号可能引入强电干扰及怎样阻挡、要有清楚的地系统布局(强电干扰串入时,地环流是怎样走的).这块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系统结构设计时,也花了很大精力,主要还是细节,这个也能决定成败。油路的防漏、壳体的防水、风道的防尘。就简单说一下风道,一般来说小风压的风机在堵风后风量会严重损失。而大风压的风机,往往功率要选很大风量才够,而且一量堵风后,负压太大,容易从各狭缝里兹水。当然也有的厂家直接放弃了对防尘的防护,防止堵灰。其实最合适的就是后倾式离心风机,风压居中,风量不小。但在国内不是主流。    另外在设计上降低故障率的思路是尽可能把故障做成或,而不是与。举个例子,有的厂家两路冷却系统,一路IGBT 一路油路。两个风机,只要一个风机坏,肯定故障。不是IGBT热就是油热。但如果把变压器散热和IGBT散热风道串联,两个风机一推一拉,这样有一个坏,也能降额运行。或者尽量一个风机,解决问题。我也见过两风机并联抽风的,摆在一起,当一个故障停转,风直接会从这个坏的风口进,另一个风口出,不走主风道。这就是典型的设计失败。(这只是举个例子,只提思路,不主导结论。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串联也要考虑后一级的温度问题)其实这个电路的各种理论才是最简单的,细节才最不可控。所以你看国际一流企业,都是细节胜出。谁都知道汽车发动机原理,但做好的不多。但我们还有好多同志还徘徊在基础理论。应该加油

上面18贴的他认识我,的确我把这个电源干了,0.12安72千伏的使用EE110的铁氧体变压器,使用频率40千赫,变压器次级输出一万伏左右,十倍压整流器,额度输出75千伏左右。我根本没有采用所谓的可控硅三相电斩波即调幅法,也根本就没有高频降压电路,就是只有一级直接出来的。为什么,两级的效率肯定没有一级的高,成本贵的很多。采用的不是硬开关,也不是移相方式,也根本不是LLC多谐振的方式,这个方式更加不好用,频率轻载频率变高,但是,高电压的杂电容参数更大。也根本不是准谐振的所谓轻载频率低,负载大频率高,那么,也就是过去本人在论坛上发表提到的五代新技术,OK,圆满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就是说属于准五代谐振技术,迎刃而解。而且,还不是使用昂贵的模块IGBT,还是使用便宜的塑封管子并联使用的。这个还是网一年多前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的技术,属于独一无二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发明专利了。

    后来,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上电源网了,当时因为有人打扰,就退出来,我也根本不想与别人吵架。也是后来基本上看不到我的出现的原因。而且,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迷于上网,许多事情要做,需要扎扎实实的,就干脆后来不玩了。今天ruohan他知道的事情,找老张就是我 本人,所以就顺便上网聊一下这个话题。

    总之,我现在非常干脆的,一种新型电路的出现,一概都不是大家过去的电路拓扑结构,一概通通淘汰了,我才不会使用两级方式的调幅法,一步到位的。另外,还有,将变压器次级的一万伏,改成六千伏,就是采用16倍压整流。这样的好处就是变压器匝电容减小了好几倍,输出高电压的最大问题,就是匝电容非常大,引起谐波严重,电容属于无功率但是负载通过的电流非常大,关断电流也比较大,采用多倍压整流的目的就是充分减小这个匝电容。我们知道,功率=电压平方 /电阻,形成差不多三次方,电压高的功率P值非常大,形成的无功通过的电流同样非常大,导致实现管子零电压导通非常困难的原因。所以,采用多倍压整流,就是减小了匝电容的影响,频率高一些的倍压效率比较高,频率低一些比较困难。这里也不能太高频率,主要是IGBT的使用频率比较低,40千赫不高不低,比较适宜。

    本人叫做新一代的LLC与LC组合的全谐振软开关电路,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个新型电路的巨大特点,新技术根本不会公开与炒作的,属于秘密。

0
回复
zhangyiping
LV.9
21
2019-09-22 22:33
@zhangyiping
上面18贴的他认识我,的确我把这个电源干了,0.12安72千伏的使用EE110的铁氧体变压器,使用频率40千赫,变压器次级输出一万伏左右,十倍压整流器,额度输出75千伏左右。我根本没有采用所谓的可控硅三相电斩波即调幅法,也根本就没有高频降压电路,就是只有一级直接出来的。为什么,两级的效率肯定没有一级的高,成本贵的很多。采用的不是硬开关,也不是移相方式,也根本不是LLC多谐振的方式,这个方式更加不好用,频率轻载频率变高,但是,高电压的杂电容参数更大。也根本不是准谐振的所谓轻载频率低,负载大频率高,那么,也就是过去本人在论坛上发表提到的五代新技术,OK,圆满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就是说属于准五代谐振技术,迎刃而解。而且,还不是使用昂贵的模块IGBT,还是使用便宜的塑封管子并联使用的。这个还是网一年多前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的技术,属于独一无二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发明专利了。  后来,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上电源网了,当时因为有人打扰,就退出来,我也根本不想与别人吵架。也是后来基本上看不到我的出现的原因。而且,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迷于上网,许多事情要做,需要扎扎实实的,就干脆后来不玩了。今天ruohan他知道的事情,找老张就是我本人,所以就顺便上网聊一下这个话题。  总之,我现在非常干脆的,一种新型电路的出现,一概都不是大家过去的电路拓扑结构,一概通通淘汰了,我才不会使用两级方式的调幅法,一步到位的。另外,还有,将变压器次级的一万伏,改成六千伏,就是采用16倍压整流。这样的好处就是变压器匝电容减小了好几倍,输出高电压的最大问题,就是匝电容非常大,引起谐波严重,电容属于无功率但是负载通过的电流非常大,关断电流也比较大,采用多倍压整流的目的就是充分减小这个匝电容。我们知道,功率=电压平方 /电阻,形成差不多三次方,电压高的功率P值非常大,形成的无功通过的电流同样非常大,导致实现管子零电压导通非常困难的原因。所以,采用多倍压整流,就是减小了匝电容的影响,频率高一些的倍压效率比较高,频率低一些比较困难。这里也不能太高频率,主要是IGBT的使用频率比较低,40千赫不高不低,比较适宜。  本人叫做新一代的LLC与LC组合的全谐振软开关电路,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个新型电路的巨大特点,新技术根本不会公开与炒作的,属于秘密。
上面网打错字,我,还有重要的就是降低次级电压的绝缘距离大大降低,十分之一全波整流的高电压就是距离小了十倍,否则,铁氧体尺寸小,骨架全部掏空还不够 ,十分之一的次级电压,就不是一个问题,轻松了相当多。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变压器骨架的空间,变压器同样减小的非常多了。如果采用16倍压整流的次级六千伏,岂不是更加轻松了吗。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22
2019-09-23 14:06
@dujing0127
其实我就是一个人,从三维结构、散热、仿真分析、PCB设计、嵌入式软件、上位机控制、变压器设计。不吹牛,但也不必低调。看到网上也还热闹,不必遮掩锋芒,也许能认得几个不错的朋友,但的确也不会把几年精髓全盘托出,否则能做的人数以千百,做好的人却了了无几,市场也要乱掉。其实像我们愿意抛头露面的,都是半缸水,高手都是看到你的困惑也都忍笑而不语。高手一般都不高尚。路都是要自己去走,拿出来分享的都是些无关利害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这块的,就是在一个场合看到咱们国内一个还算有名的厂家(不敢说)做的电源的,我吃一惊,工艺真的好差、按体积和质量算,功率密度也比较低(比阿尔斯通),所以我坚信有空间。虽然时机已然不像从前那么好。也看过网上变压器有这么绕、那么绕,还有用PCB当绕组的,真的有点搞笑,他们得经历过多大的挫折才有这种奇花的结果。这种方案,仅仅是可行。从成本和结构上,远远称不上优秀。这种结构是用于一些小功率密度需要要隔离的一些信号级场合。寄生电容是小了些,但解决寄生电容的办法也很多呀。通向山顶的路不止一条,不过客观说,能登顶的,也算个好汉,给他点个赞。我也说过,前级加调压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单级完全可以实现。我也知道他们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而非要加一级。另外,小功率的倍压,大功率的直升,这些方案我也都做过。没有一种方案是普适的。就像在小功率隔离电源(多路均压、输入适应)上反激有优势,功率再大就正激、半桥、全桥。(反激电源,电流脉动大,电流有效值和平均值比值大,热效应明显,不适合大功率。当然也有KW级的反激通信电源,但它的功率密度并不算高,主要是利用反激电动势的多路均压性好,负载调整率低。你得非常了解电路特性才能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开关管也是,小功率MOS发热小,因为它是阻性的,电流平方效应。小电流时,通态发热很小,速度也高。但大功率普遍用IGBT了。倍压电路多次泵升后带载能力低,超大功率并不合适,倍压电容在大电流、高温、闪络下寿命也是问题,没错,设计者始终要盯手头的物料特性,倍压不适合超大功率,一方面是有效电流热效应大(请仿真分析),另一个就是器件还不够可靠。但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压器的绝缘设计,也一定程度提高了高压变压器设计功率密度,绕制工艺。在小功率、超高压(数十万伏)上综合优势大一些。管子选择上,有好多人还停留在参考别人上,不知道用哪个系列的,不知用多大容量的。不会用数据手册 要么就试,炸了就换大一号。不能说所有人,肯定国内有不少厂子的工程师就这种水平。当然有时综合评定后,也不是有唯一选型。但我的确见过,选型有巨大疑问的设备。早期国内抄阿尔斯通的,但你只能抄到一部分,他们的变压器工艺你做不到,工作方式也有别,整体思路又没有消化。这样你就看到有些地方留下浓厚的阿尔斯通的影子,而其实在他的设计里这显然并不合适的现象。举个例子,有人问,为什么阿尔斯通电源上某个位置并了电容,而我一并就炸机,这就是连LLC基础理论都不太明了的工程师。我的确花了几个月才把程序写好,因为个人比较偏爱FPGA,整个程序都是原创。值得MARK一下。(曾经嵌入式控制部分没能掌握的时候,控制系统仰仗别人,就是通信和控制有点问题,极其苦痛,所以自己撑握很重要。)其中有个MODBUS的程序段当时比较忙,想在网上淘个例程,后来各种BUG,最后还得自己重新来。只能再提醒一下各位,网上的捷径多是陷进。天上不掉馅饼。天道酬勤,否则也不公平。另外电路板这块,重点还是如何稳定和抗干扰了吧,设计板子时,思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高频易干扰信号、哪些是低频信号、哪些信号可能引入强电干扰及怎样阻挡、要有清楚的地系统布局(强电干扰串入时,地环流是怎样走的).这块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系统结构设计时,也花了很大精力,主要还是细节,这个也能决定成败。油路的防漏、壳体的防水、风道的防尘。就简单说一下风道,一般来说小风压的风机在堵风后风量会严重损失。而大风压的风机,往往功率要选很大风量才够,而且一量堵风后,负压太大,容易从各狭缝里兹水。当然也有的厂家直接放弃了对防尘的防护,防止堵灰。其实最合适的就是后倾式离心风机,风压居中,风量不小。但在国内不是主流。    另外在设计上降低故障率的思路是尽可能把故障做成或,而不是与。举个例子,有的厂家两路冷却系统,一路IGBT 一路油路。两个风机,只要一个风机坏,肯定故障。不是IGBT热就是油热。但如果把变压器散热和IGBT散热风道串联,两个风机一推一拉,这样有一个坏,也能降额运行。或者尽量一个风机,解决问题。我也见过两风机并联抽风的,摆在一起,当一个故障停转,风直接会从这个坏的风口进,另一个风口出,不走主风道。这就是典型的设计失败。(这只是举个例子,只提思路,不主导结论。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串联也要考虑后一级的温度问题)其实这个电路的各种理论才是最简单的,细节才最不可控。所以你看国际一流企业,都是细节胜出。谁都知道汽车发动机原理,但做好的不多。但我们还有好多同志还徘徊在基础理论。应该加油
另外  也不得不说,高频的门槛还是进来了不少人。 脉冲市场用量少(脉冲技术我们也掌握)   所以还是打算搞纳秒级电催化电源,这个电学只是一方面(很多器件工作在极限状态),化学也是重点。目前入围的人也少
0
回复
zhangyiping
LV.9
23
2019-09-23 18:25
@dujing0127
另外 也不得不说,高频的门槛还是进来了不少人。脉冲市场用量少(脉冲技术我们也掌握)  所以还是打算搞纳秒级电催化电源,这个电学只是一方面(很多器件工作在极限状态),化学也是重点。目前入围的人也少

搞什么脉冲电源,根本就是不实用的东西,脉冲通常采用可控硅,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峰值电流,IGBT不行,为什么这么搞,就是匝电容非常大,但也是属于电容的能量存储,然后泄放,目前就是困扰这个技术问题,但是,这种做法的效率非常低,成本高,不经济,还是完全直流开关电源方式实际实用的多,性价比高。

    还有,我采用的铁氧体,然而,大家都是采用非晶态变压器,非常昂贵的,属于半硅钢片,所以,频率不能使用太高,通常采用15千赫,频率低的倍压整流需要更大容量的电容,如我这里采用40千赫的频率,倍压整流的电容量当然是15/40,的关系,这样电容不需要太多,成本不到一半。铁氧体变压器的价格几百块,是非晶态几千块的十分之一,想想看,成本低的太多了,还有,我充分的软开关条件,损耗非常小,提高频率一些不是一个问题,否则,IGBT也不能使用太高的频率,通常限制20千赫以下,我这里40千赫以上没有问题,在于真正的也就是我几年多前的【新一代软想开关电源变换技术专题讨论】,的的确确,提到的五代全谐振技术,确实已经让我实现了,准五代技术其实四代半技术。这个新型拓扑电路方式,实践充分证明行之有效,损耗小效率高成本低。同行搞什么两级方式的调幅,也许就是一个笑话,就是说一级方式岂不是效率肯定更高,成本更低的多。目前的中国技术就是非常落后,美国九十年代的电源技术中国还没有,那时属于四代技术,目前实实在在的人家采用了五代技术,中国还停留在三代技术,我已经实现了准五代技术,靠近了,效果非常不错的,代数不高,空谈与炒作变换效率能够多少,这个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空谈,效率高在于技术的升级,没有升级一概就是胡扯,子虚乌有,开关管损耗不可能充分的减小,那么,效率就不可能充分的提高,是这么一回事的。

0
回复
dujing0127
LV.2
24
2019-09-24 11:19
@zhangyiping
搞什么脉冲电源,根本就是不实用的东西,脉冲通常采用可控硅,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峰值电流,IGBT不行,为什么这么搞,就是匝电容非常大,但也是属于电容的能量存储,然后泄放,目前就是困扰这个技术问题,但是,这种做法的效率非常低,成本高,不经济,还是完全直流开关电源方式实际实用的多,性价比高。  还有,我采用的铁氧体,然而,大家都是采用非晶态变压器,非常昂贵的,属于半硅钢片,所以,频率不能使用太高,通常采用15千赫,频率低的倍压整流需要更大容量的电容,如我这里采用40千赫的频率,倍压整流的电容量当然是15/40,的关系,这样电容不需要太多,成本不到一半。铁氧体变压器的价格几百块,是非晶态几千块的十分之一,想想看,成本低的太多了,还有,我充分的软开关条件,损耗非常小,提高频率一些不是一个问题,否则,IGBT也不能使用太高的频率,通常限制20千赫以下,我这里40千赫以上没有问题,在于真正的也就是我几年多前的【新一代软想开关电源变换技术专题讨论】,的的确确,提到的五代全谐振技术,确实已经让我实现了,准五代技术其实四代半技术。这个新型拓扑电路方式,实践充分证明行之有效,损耗小效率高成本低。同行搞什么两级方式的调幅,也许就是一个笑话,就是说一级方式岂不是效率肯定更高,成本更低的多。目前的中国技术就是非常落后,美国九十年代的电源技术中国还没有,那时属于四代技术,目前实实在在的人家采用了五代技术,中国还停留在三代技术,我已经实现了准五代技术,靠近了,效果非常不错的,代数不高,空谈与炒作变换效率能够多少,这个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空谈,效率高在于技术的升级,没有升级一概就是胡扯,子虚乌有,开关管损耗不可能充分的减小,那么,效率就不可能充分的提高,是这么一回事的。
其实目前的脉冲电源用的是IGBT方案,可控硅速度不行,系统反向时间窗口太短时,不能可靠关断,后果严重。其实史密斯的方案(见一楼图)还是非常经典的。IGBT工作于0电流开通  0电压关断    并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脉冲下行时的能量基本都能回收到原边。这个系统最大的问题是,闪络时,变压器副边上的Cc 上的能量会反射到原边。处理好这个冲击就可以了。另外注意  系统峰值功率达到10-20MW 的变压器设计    高频负压电源的配合问题。 说说也简单的,但做过的人基本都烧过一筐东西才会出结果的。我做高频时几乎没有失手烧过管,但脉冲还是小有失手,但总体来说,没有感觉到艰难。
0
回复
2019-11-25 11:30
@dujing0127
其实工作于LLC电路会在特定频率及电压段出现变压器饱和的现象,国内有处理不好,所以会加前级调压 后级高频,但这并不是好的选择,电路故障点多。像阿尔斯通  并没有这样,国内还有另一种方式处理,就是尽量加大变压器设计余量,也不是很好的办法。
这个比较专业,一定是搞过类似电路的,之前搞这个东西时也发现这个问题,高频变压器有些低频段,变压器饱和,往往是通过增加磁芯尺寸,让变压器硬抗。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