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发新帖

变压器发热的时候怎么判断铜损起主要作用,还是铁损器主要作用

我刚开始做电源,现在做的一个小功率的开关电源,变压器问题比较高,大概有80度左右,但小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请问如何判断是铜损引起的发热,还是铁损引起的发热厉害,分别应该怎样克服?
全部回复(16)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liyongl66
LV.2
2
2008-03-06 10:19
请高手帮我解答一下吧,现在很郁闷.
0
回复
jsh423
LV.3
3
2008-03-06 10:50
@liyongl66
请高手帮我解答一下吧,现在很郁闷.
呵呵.不是高手,
判断:科学的方法是根据磁芯材料和铜线线径,计算铜损和铁损,
      不太科学的方法是凭经验用温度表来测,或直接用手感觉吧
克服方法:就是努力使二者相等或接近,也就是当你感觉铜损大了的时候,就减小铜损,增大铁损,反之依然
呵呵,要设计一个很好的变压器,确实很有难度,慢慢摸索吧,本人亦在摸索调试中
0
回复
生到熟
LV.4
4
2008-03-06 14:27
80度很低啊!不用在意!!!
0
回复
liyongl66
LV.2
5
2008-03-06 22:35
@生到熟
80度很低啊!不用在意!!!
按照国标的要求在产品壳体按照好的情况下温升不能超过90度,并且有时候还要对壳体加上个罩防治热量流失过快,这样也不能超过90度,现在电源板是裸露在室内的,已经到了80度,加上壳体散热变差后,肯定要超过90度了!唉
0
回复
生到熟
LV.4
6
2008-03-07 09:11
@liyongl66
按照国标的要求在产品壳体按照好的情况下温升不能超过90度,并且有时候还要对壳体加上个罩防治热量流失过快,这样也不能超过90度,现在电源板是裸露在室内的,已经到了80度,加上壳体散热变差后,肯定要超过90度了!唉
你可以装上外壳再测一下变压器的温度啊,不超过110度就行.
0
回复
log1
LV.8
7
2008-03-07 15:19
确实稍高了一点,能再减少10度左右就很安全了
0
回复
LV.1
8
2008-03-07 16:01
铜损就是铜导线的发热,你可以算算电流密度多大,铜导线是否太长;
铁损是磁性介质发热,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具体是数值不好计算,但是跟频率的1.3次方、Bmax的平方、磁芯重量三个参数成正比,改善铁损也就是从这三个参数下手.
铜损和铁损是一对矛盾,理论上,当铜损=铁损时,总损耗最小.
0
回复
nathan112
LV.5
9
2008-03-07 20:45
我是这样想的,计算方面就不用多提了,都是公式大家都是可以知道的,实际测试方面,如果是铁损比较大一些,那么打点磁芯的温度上升的速度和绝对值可能会较高一些,如果说是铜损比较大一些,那么打点铜线的温度上升速度和绝对值可能会较高一些,虽然他们空间距离很近,温度上会互相传导,但一个主动,一个从动,应该是可以看出来的.
0
回复
nathan112
LV.5
10
2008-03-07 20:49
@nathan112
我是这样想的,计算方面就不用多提了,都是公式大家都是可以知道的,实际测试方面,如果是铁损比较大一些,那么打点磁芯的温度上升的速度和绝对值可能会较高一些,如果说是铜损比较大一些,那么打点铜线的温度上升速度和绝对值可能会较高一些,虽然他们空间距离很近,温度上会互相传导,但一个主动,一个从动,应该是可以看出来的.
另外补充一点,你的温度如果在常温下测试为80度,那么并不高,很正常的呀,
0
回复
mbyd
LV.6
11
2008-03-11 16:22
你可以这样做,用你的手去触摸变压器的线包和磁芯,当你感觉线包比较热时,哪么就是铜损比较大,反之亦然.因为线包热也就是说你的绕阻的电流密度比较大,也就是说他觉得你让他干活太多了.
0
回复
log1
LV.8
12
2008-03-11 17:38
@mbyd
你可以这样做,用你的手去触摸变压器的线包和磁芯,当你感觉线包比较热时,哪么就是铜损比较大,反之亦然.因为线包热也就是说你的绕阻的电流密度比较大,也就是说他觉得你让他干活太多了.
减少铜损
1、选用更低的电流密度;
2、减少匝数,但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
3、改变变压器工艺以减少绕组交流电阻.方法有主要有减小铜线直径(不能减少总截面积),增加初次级相邻面(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减小初次级距离(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线圈疏饶等;
4、改变电路工作参数以减少交流电阻,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是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
5、使用更低电阻率的导线(不太现实哈).
减少铁损
1、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
2、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
3、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
4、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
综合方法
1、根据各自散热条件,合理分配铜损铁损比例;
2、合理设计磁心的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使磁心工作于最低的FB组合状态.
0
回复
mbyd
LV.6
13
2008-03-12 13:00
@log1
减少铜损1、选用更低的电流密度;2、减少匝数,但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3、改变变压器工艺以减少绕组交流电阻.方法有主要有减小铜线直径(不能减少总截面积),增加初次级相邻面(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减小初次级距离(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线圈疏饶等;4、改变电路工作参数以减少交流电阻,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是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5、使用更低电阻率的导线(不太现实哈).减少铁损1、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2、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3、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4、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综合方法1、根据各自散热条件,合理分配铜损铁损比例;2、合理设计磁心的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使磁心工作于最低的FB组合状态.
顶一下
0
回复
yunhuacha
LV.4
14
2008-04-17 17:31
@
铜损就是铜导线的发热,你可以算算电流密度多大,铜导线是否太长;铁损是磁性介质发热,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具体是数值不好计算,但是跟频率的1.3次方、Bmax的平方、磁芯重量三个参数成正比,改善铁损也就是从这三个参数下手.铜损和铁损是一对矛盾,理论上,当铜损=铁损时,总损耗最小.
看赵老师的书说损耗跟频率的1.5~1.7次方,跟Bm的2~2.7次方和磁芯重量成正比的.不知道这两个指数是怎么决定的?
0
回复
liyongl66
LV.2
15
2008-05-27 10:38
@log1
减少铜损1、选用更低的电流密度;2、减少匝数,但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3、改变变压器工艺以减少绕组交流电阻.方法有主要有减小铜线直径(不能减少总截面积),增加初次级相邻面(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减小初次级距离(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线圈疏饶等;4、改变电路工作参数以减少交流电阻,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是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5、使用更低电阻率的导线(不太现实哈).减少铁损1、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2、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3、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4、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综合方法1、根据各自散热条件,合理分配铜损铁损比例;2、合理设计磁心的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使磁心工作于最低的FB组合状态.
说的很好,谢谢!
0
回复
ling530999
LV.3
16
2011-09-22 18:11
@log1
减少铜损1、选用更低的电流密度;2、减少匝数,但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3、改变变压器工艺以减少绕组交流电阻.方法有主要有减小铜线直径(不能减少总截面积),增加初次级相邻面(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减小初次级距离(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线圈疏饶等;4、改变电路工作参数以减少交流电阻,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是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5、使用更低电阻率的导线(不太现实哈).减少铁损1、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2、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3、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4、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综合方法1、根据各自散热条件,合理分配铜损铁损比例;2、合理设计磁心的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使磁心工作于最低的FB组合状态.
很好!!
0
回复
隐形专家
LV.10
17
2011-09-22 18:25

两个办法

1,减小铜损---加粗线

2.减小铁损----增加圈数

两个都不能动加大磁心。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