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突破80%剩余电量瓶颈!氢燃料和甲醇燃料汽车选谁更靠谱?

2019-06-13 10:02 来源:电源网综合 编辑:Angelina

关于中低端电动汽车的槽点,充电慢、续航里程有限制是最明显的,虽然快充功能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80%的充电量,但由于电池保护限制,余下的20%电量却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

不过,对于新能源的尝试,纯电动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还有其他更均衡的形式存在!

比如:氢燃料和甲醇燃料这两种都是零(低)排放、无(少)污染的新能源,燃料加注时间没比传统燃油车多几分钟,使用习惯上也没有电动汽车那么颠覆,不过它们靠谱吗?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种能源的特点分析下:

一、氢能源:是海水,也是火焰!

氢能源车虽然在国内比较少见,但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有段时间,日系的丰田、本田和韩系的现代比较热衷于此项技术,并认为其是汽车能源转化的最终发展方向,可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却觉得“蠢不可及,根本不可能成功”,出现两种对立声音的根本原因就是氢能源的特殊性。

像环保、污染等显而易见的优点,我们就不过多讨论了,氢能源更喜人的是传统使用习惯,燃料加注时间通常在3-10分钟左右,并且具备耐低温等传统汽油车的基本特点。

以丰田MIRAI为例,百公里加速时间在9.6s左右,极速可达178km/h,加满燃料的用时约为3分钟,实际续航里程最多可超过700km。乍一看挺好用,也避免了电动车一些使用上的弊端,但成本却是限制氢能源的大问题。

一方面,是氢能源本身,从制造、运输到充能站的建设成本,截止2018年年底,国内加氢基础设施仅建设12座,距离大规模普及还有些距离。

另一面是车的制造成本,作为“冷门学科”,氢燃料汽车的供应商体系远不如汽油车和电动车有效,再加上氢易燃的特性,不少零部件需要进口,还以丰田MIRAI为例,其在日本的售价约合38万元人民币,补贴后的实际价格在26万元左右,并不亲民。

成本增加,最终的使用者肯定也会跟着吃瓜落。加利福尼亚的网友Mark在网上晒出了使用现代Nexo的年账单,加利福尼亚氢燃料的平均价格是16美元/千克,每加仑汽油在5-6美元左右,从能量上来说,1千克氢和1加仑汽油基本等同,每次加注量在5-6千克之间,续航里程大概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最终的燃料成本花费是4.495美元,并不省钱。

此外,氢燃料汽车虽然没有排放,但制氢的过程却很容易产生污染。同时,马斯克不屑的根源在于,氢燃料电池车并没有打破能量守恒定律、实现节能降耗,从制氢到给电池充电,环节越多,能量损失就越大,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有效能量转化效率,还没有突破20%。

不过,从质量密度上来看,氢燃料的潜力相当大,理论上限在10000-20000Wh/Kg,比目前锂电池300Wh/Kg左右的瓶颈夸张许多,相信随着政策的引导和众多车企的进入,氢燃料汽车的成本和相关设施建设会得到全新的发展,但短时间内,很难说它比电动车更靠谱。

二、甲醇燃料:符合国情、接地气!

相比高端的氢燃料,甲醇要接地气儿很多,作为一种(碳、氢)能量的载体,煤可以很方便的合成甲醇,并且是液体的形态,非常适合长距离运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甲醇燃料指M100这类结构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并不是甲醇汽油或柴油。

同时,我国在甲醇燃料技术上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具备大规模工业制备能力,比较符合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更诱人的是,甲醇燃料的价格也要比汽油、柴油等传统燃油低不上,并具备一定的抗低温能力。

在相关设施上,液体的甲醇燃料非常容易兼容目前的加油系统,基础设施不存在瓶颈,比再单独建设充电桩、加氢站方便许多,对成本也是降低。另外,美国之前还做过一些动力测试,将甲醇燃料和汽油分别加注到同款车内,相同排量下,加注甲醇燃料的汽车性能没有明显衰减。

最后是环保,中科院报告显示,甲醇燃料等热值替代燃煤、燃油,可减少80%以上的PM2.5、95%以上的二氧化硫和50%以上的二氧化碳。

但甲醇燃料也不是100%完美,以吉利的测试数据来看,帝豪甲醇燃料车的百公里消耗量在15升左右,想要获得和汽油车同样的续航里程,甲醇汽车需要更大体积的油箱,或将对空间产生一定侵占;其次,甲醇具有溶解性和腐蚀性,需要对发动机进行特殊处理,使用寿命和汽油车是否相当还需观察;再次,甲醇在低温状态下启动比较困难,吉利的办法是用汽油启动,热车后在切换成甲醇燃料。

三、总结

想要全面替代传统的燃油车,无论是纯电动、氢燃料还是甲醇燃料,它们都有各自不完美之处,同时改变和成长也需要尝试和历练,小编认为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能源共存,时间和技术发展是个好考官,优胜略汰后我们就知道谁最靠谱了。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