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连接器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

2018-06-19 10:35 来源:互联网 编辑:Emma

21世纪迅猛发展的汽车新技术需要连接器产品相应匹配。

20180615011839737

有关最新安全性,效率,可靠性,和驾驶体验创新的电子系统近年来促进了汽车技术的发展。通过选择耐用的新型材料和集成化设计来研发和制造的连接器,已经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部分。目前在汽车连接器上有五大创新对汽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复杂的无需焊接的PCB板端连接上,压合或顺应针技术继续占主流。这项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背板和电信设备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普遍的汽车级连接技术,以提供超可靠的、冷焊的、板级水平的连接而闻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吸收不同材料和部件之间的多余热量。为了在插入过程中不损坏影响长期可靠性的电镀通孔,压合区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变形弹性。一旦咬合,压合连接在孔内会持续产生较高的相对梁力。从而产生一个气密连接,使他们能够在极端的温度,冲击和振动下安全可靠,这是汽车应用中的一个理想选择。

20180615011849251

压焊连接IDC(左)和压合连接(右)

压焊连接(IDC)技术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和工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成为汽车关键系统中实心或绞合离散导线的首选终端连接方式。IDC触头一般采用抗疲劳荧光粉青铜材料(就像顺应针一样),在引线插入过程中具有弹性,以避免单根钢绞线受到损害,同时导体内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仍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提供气密、冷焊端接,以及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可靠性。IDC连接技术的另一个独特优点是其与二次涂层、灌装和二次成型工艺的兼容性,使用户能够完全不影响连接完整性的情况下还具有防水性能。而不像传统的只有弹性的接触系统,在灌装过程和热膨胀过程中都容易受到灌装材料的侵入。

最新用于汽车应用的压合和IDC连接技术的是一种新型连接器,它将行业验证过的压合PCB板端和IDC离散线连接等特性结合到一个单一、简单的线对板连接器系统中,这类连接多用于分立式18-24 AWG电线中。这种新的解决方案为设计者提供了目前市场上下件连接器一种可靠、成本效益高的替代方案,并根据电线尺寸不同电流等级能到6-10A(电压到125 V),工作温度范围从-40°C至125°C。

这种新的组合连接器技术的好处包括:增强线缆保持力和PCB粘接能力的冗余连接系统;在对极端温度、冲击、振动和热膨胀具有很强的耐受性;与灌装、二次成型和涂层工艺兼容,而且没有任何材料侵入风险。这些新的连接器允许使用者连接两个紧邻的但方向或排列位置不一样的PCB,这样可靠性比通常用于在两个零拔插力(ZIF)连接器之间跳转的FFC/FPC电缆更好,特别是在高振动应用中,更体现这个特性。也能使装有大电流多色离散线的FFC/FPC连接器的性能更突出。也使得车辆的装配和维修更容易。此外,双重组装方法允许在板的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预安装。这意味着电线可以使用任何标准的工具插入和按压到位,也可以进行预先安装,然后用户只需按下连接器到PCB就完成最终组装。

20180615011907179

AVX的53-8702系列IDC/压合连接器

汽车上使用的电子模块过去使用复杂的、昂贵的、重密封的铸造金属外壳,用装入或拆除的程序来配置带连接器的PCB模块,并使用盖子和垫圈进行密封。由于现代先进的成型和制造工艺,这些类型的模块已经被集成的、镶模的塑料外壳或盖子所取代,它们重量更轻,也便宜得多。嵌入PIN针塑件的具有更好的电气密封性能,也容易压合。同时二次成型技术将硅橡胶垫片材料直接集成到盖子中,省去了单独装配垫圈的麻烦。

机电连接器组件也为更先进的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好的选择。集成了多种连接器、汇流槽、引线框架、线圈、电容器、紧固件和其他组件在一起的模块,能够提供多功能连接器解决方案。这些日益流行的组件具有成本优势、装配维修方便,性能更为可靠等优点,未来汽车的连接器技术发展更多的侧重在集成化、模块化上。也期待更先进的连接器技术出现。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