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路,路阻且长。中兴不应如此就范,更不该“白白牺牲”。
“贸易战只是幌子,科技战才是目的”
4月3日,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合作,在广州打通了国内第一个5G电话。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发难,宣布将在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往来。随后,英、澳制裁方案接踵而至,中兴在A股、港股双双停牌,“至暗时刻” 到来。
4月20日,中兴表示,美方制裁“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同日,美国助理财长确认,将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遏制中国收购敏感技术,明确禁止中国企业投资5G与半导体等行业。
美方的昭然若揭,再次验证了“贸易战只是幌子,科技战才是目的”的观点:这场“贸易战”,从来就与贸易逆差无关——借贸易战之名,行科技战之实,遏制“中国制造2025”才是美方真正目的。
但中兴通讯,作为在全球5G争夺战中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巨头之一,何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之内,从业界领先到瞬间休克?
对于中兴这位国际拳手而言,不断突进的5G进程,就好比一次次的“有效击打”,而迟迟没有解决的“缺芯”问题,就好比从不设防的姿态。即使已在2016年因伊朗禁运问题挨过一计重拳,中兴显然也没有双手护头的打算。于是,又一计下勾拳袭来,这一次,中兴直接被打的失去意识,倒地不起。
中兴的“芯病”突发令人痛心扼腕,但其“不设防”的打法,早已开启了这场悲剧的倒计时。
我国现状:5G强,半导体 “没那么弱”
5G和半导体,美方的两枚眼中钉,新经济性命攸关的两条战线,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却大相径庭。
发展5G的意义在哪?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的一席话可以为鉴:2008年以前,欧盟坐拥80%移动设备市场份额,但就因为没有跟上4G研发,先前辛苦打下的大好河山转眼间悉数让人,诺基亚王朝就此分崩离析。
在利用4G创造了1000亿美元的GDP增长、84%的无线行业工作岗位增长以及多达1250亿美元的企业利润后,尝到甜头的美国人对5G蛋糕更加虎视眈眈。所以这一次,美国的对手不再是老迈的欧盟,而是崛起的中国。
根据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最新公布的《Race to 5G》(5G之路)报告,中国在全球5G“战力榜”上不仅入选第一梯队,更力压美日韩,高居榜首。
《Race to 5G》
报告指出,中国通讯行业的迅猛势头与背后的政府支持已形成巨大合力,预计在2020年前,大规模5G商业化就可在中国实现。
而在企业层面,以中兴为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兴以2965件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二,其中5G战略布局专利全球已超过1700件。
不难看出,不论是国家政策扶持、行业整体实力还是龙头企业表现,中国的5G都在领跑全世界。
而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我国的半导体存在着巨大的供需失衡,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025》要求2025年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达到70%,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芯片自给率仍在30%以下徘徊;在规模达32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我国进口份额达到54%,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仅占10%;此外,虽然全球77%的手机已由中国制造,但国内目前拥有成熟手机芯片生产能力的仅有华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