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浏览器,这会严重影响浏览网页,请使用微软最新的Edge浏览器
厂商专区
产品/技术
应用分类

USB3.0规范标准与技术内容解析

2016-03-23 10:02 来源:电源网综合 编辑:铃铛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USB接口的标准也迎来了必须变化的时刻。原有的USB2.0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产品的科技需要,于是新的USB3.0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对于USB3.0技术仍旧不是非常了解,针对于此,本文就将针对USB3.0的规范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技术内容进行解析。

传输速率

新标准超高速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大约是3.2Gbps(即400MB/S)。理论上的最高速率是5.0Gbps(即625MB/S)。

数据传输

USB3.0引入全双工数据传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SB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SB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

电源

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SB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提高到900毫安。这比USB2.0高了80%,充电速度更快。另外,USB3.0的最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

电源管理

USB3.0并没有采用设备轮询,而是采用中断驱动协议。因此,在有中断请求数据传输之前,待机设备并不耗电。简而言之,USB3.0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物理外观

上述的规范也会体现在USB3.0的物理外观上。但USB3.0的线缆会更“厚”,这是因为USB3.0的数据线比2.0的多了4根内部线。不过,这个插口是USB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

已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Vista、Windows7(据传要等到Windows7SP1)和Linux已支持USB3.0.Mac还在观望,应该也会支持的。鉴于WindowsXP的“年纪”,它能支持USB3.0的希望几乎渺茫。


USB3.0技术解析

随着Vista操作系统、高清视频和DX10的逐步普及,大容量、高速的数据传输越来越多,对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USB1.1和USB2.0已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2007年底开始,英特尔公司和惠普(HP)、NEC、NXP半导体及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公司共同开发USB3.0技术,USB3.0技术主要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消费及移动类产品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

USB3.0具有后向兼容标准,兼容USB1.1和USB2.0标准,具传统USB技术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USB3.0技术的目标是推出比USB2.0快10倍以上的产品,采用与有线USB相同的架构。除对USB3.0规格进行优化以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协议效率之外,USB3.0的端口和线缆能够实现向后兼容,以及支持未来的光纤传输。

USB3.0将采用一种新的物理层,其中,用两个信道把数据传输和确认过程分离,因而达到较高的速度。为了取代目前USB所采用的轮流检测和广播机制,新的规格将采用封包路由技术,并且仅容许终端设备有数据要发送时才进行传输。新的链接标准还将让每一个组件支持多种数据流,并且每一个数据流都能够维持独立的优先级,该功能可在视讯传输过程中用来终止造成抖动的干扰。数据流的传输机制也使固有的指令队列成为可能,因而能使硬盘的数据传输优化。

为了向下兼容2.0版,USB3.0采用了9针脚设计,其中四个针脚和USB2.0的形状、定义均完全相同,而另外5根是专门为USB3.0准备的。

标准USB3.0公口的针脚定义,白色部门是USB2.0连接专用针脚,而红色部分为USB3.0专用。

标准USB3.0母口的针脚定义,紫色针脚为USB2.0专用,红色为USB3.0连接专用。

USB3.0线缆如果不算编织(Braid)用线,一共是8根,值得注意的是,在线缆中,USB2.0和3.0的电源线(Power)是共用的。

MiniUSB3.0接口分为A、B两种公口(Plug),而母口(Receptacle)将有AB和B两种,从形状上来看,AB母口可兼容A和B两种公口,3.0版公口的针脚是9针。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3.0标准不仅在传输性能上要优于上一个版本,并且兼具传统USB技术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因此3.0版本带来的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在很多小体积的智能设备中也只有采用3.0版本的协议才能实现理想的功能与体积表现。

标签: USB USB3.0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源网。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的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我们采用了您不宜公开的文章或图片,未能及时和您确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电邮联系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tbroad.com。

相关阅读

微信关注
技术专题 更多>>
研发工程师的工具箱
智慧生活 创新未来

头条推荐

电子行业原创技术内容推荐
客服热线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微信关注
获取一手干货分享
免费技术研讨会
editor@netbroad.com
400-003-2006